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小米估值应该怎么看? | 一佳之言

第一财经APP 2018-05-09 21:04:27

作者:刘佳    责编:胡军华

从小米营收来看,智能手机确实占据了大部分的收入。从2015年至2017年,来自智能手机销售额贡献了总收入的80.4%、71.3%及70.3%。

8年长跑,多年喊出“5年内不上市”的小米终于正式向IPO发起冲击。

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出一封《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公开信,引发一片江湖回信。但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外界争议不小。争议所指关乎估值,IT业界和资本市场30年来的经验显示,硬件公司的估值想象空间远小于互联网。

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发酵。接近小米IPO项目中介商人士对笔者独家透露,进行过有限的几次NDR(Non-Deal Roadshow,非交易路演)后,不少投行、券商围猎小米发行份额,小米in house团队不断开会降温。不过,有的机构一面试图抢夺份额,一面也想压压价,为后面的交易留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每种不同的心态都在市场上激起不同的回响。这就无怪乎眼下的纷乱景象:小米估值的传闻从500多亿美元到1000多亿美元,说法纷纭。而眼下,争论的重点就围绕在小米到底是什么公司,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评估小米的价值?

从小米营收来看,智能手机确实占据了大部分的收入。从2015年至2017年,来自智能手机销售额贡献了总收入的80.4%、71.3%及70.3%。

以2017年为例,过去一年互联网服务(游戏、广告、应用分发等)为小米带来了8.6%的营收,贡献了39.3%的毛利润,手机为小米带来70.3%的营收,贡献了46.8%的毛利润。而且自2015 年以来,小米互联网服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74.79%。

 

看起来,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利润的利润贡献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小米的营收还以实体商品为主。不过。这背后可能与小米不同业务之间的发展周期异步有关。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米的互联网营收占比在2017年还回落了近一个点。不过,仔细探究,会发现主要变量可能来自IoT和生活消费品(也就是 “小米硬件生态链”)这一类别的收入在过去一年翻倍的成长。小米硬件生态链起步于2013年底,4年后开始进入了产品品类和营收的爆发期,而小米的互联网变现其实从2016年才开始正式试水,眼下看来还在发展前期。

大多数观察者把小米MIUI操作系统内的变现业务与小米互联网业务划了等号。但实际上,小米的互联网价值还可以看一点:以小米硬件生态链产出的智能硬件为基础,小米建立起了一个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的IoT平台,这一平台发生的连接、用户导入与流量导入、数据的积累,是下一个有想象力的风口。

还有更多被忽视的细节。小米的大量IoT关联的服务,早已走出了小米手机用户、MIUI用户的范畴。举个例子,小米手环、小米体重秤这类可穿戴或健康管理类产品的App“小米运动”,其千万级的月活用户有一半来自iOS,仅仅健康管理这一个细分领域,基于智能硬件和健康管理App的结合,就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也有不少人将小米与苹果进行比较。但小米与苹果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不靠硬件赚钱,雷军曾在上市前表态,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其实他最早提的是不超过3%,但投资人觉得太低,哪怕汇率波动一下都会使公司进入亏损,要求改到了5%。

这个表态除了对内统一思想,对外争取用户信任之外,雷军最重要的潜台词就是,小米和苹果完全不同,他放弃了小米日后争取硬件高毛利的这条路。

硬件构筑了小米最初的底盘,提供了大量的营收流水,但小米的追求却不在硬件的利润上。雷军想表达清楚的是,不单纯靠硬件获取主要利润,而是通过控制硬件利润带来的性价比来迅速积累、扩大用户基数,带来高活跃度、高转化和持续高留存率的互联网用户群体。这一模式类似于互联网常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

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模型中,用户数量与活跃度都是重要指标。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 MIUI月活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其消费级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由小米公司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中,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有3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的有18个。

怎么给小米估值?其实很难给它找到一个标准的参照物。近30年前,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一波互联网公司崛起的风潮。一群只会烧钱,完全看不到盈利商业模式的公司该怎么估值?上一次激荡中,资本市场抛开了旧工具的窠臼,回到了价值投资的原点——公司的投资价值来自于它能够展现的能力和潜力的综合,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由于其快速扩张性,它们的成长性更被看好。所以,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还未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的市销率估值法深入人心。

小米的估值除了建立在以手机、电视、生态链等智能硬件的圈层外; 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圈层, 而线上线下新零售则是第三个圈层。

况且,现在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腾讯,“社交”一直是它最大的标签,但其实多年来最大的营收来自游戏业务,最近它又被看做成了一家“投资公司”。

再如,亚马逊以电商起家,但现在早已不只是电商公司。它的业务跨度也极其大,从电商基础业务,到硬件,到内容工业,到云计算。甚至它连续亏损了20多年,直接近年才开始赚钱。也曾经历过若干质疑,但亚马逊在长跑中逐步显示了自己的价值,让资本市场和公众接受了它的潜力,于是,才成就了今天亚马逊的市值表现和200多倍PE。以亚马逊为镜,或许更能看清楚小米的价值。

从纯线上工具属性、信息服务属性再到融入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次价值评判模型从诞生到普及的全过程。从亚马逊、小米开始,软硬件和互联网业务、数据及计算能力紧密结合的新数字经济时代拉开了全新的一幕,这类新物种需要一套全新的估值思维和模型。新时代下的新问题,召唤着新的认知和理解。

还是那句话,看待互联网属性的业务,看待互联网属性的公司,甚至是看待新生商业形态,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毕竟,新生事物太过年轻,小米这家只有8岁的公司,它的业务发展、商业模式展开形态还远未到成熟、稳定形态。或许资本市场是时候准备迎接一套全新的价值评判思维和模型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