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降成本总体要求,上海预计今年新增减负500亿元左右,另外清退保证金142亿元。”5月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上海新一轮降成本计划时如是说。
在过去两年,上海市累计给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过1530亿元,为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上海今年打出新一轮减税降费组合拳,力度依然不小。
这轮降成本组合拳涉及降低税收负担、政府性基金征收水平、收费负担、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成本、融资及资金周转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9个方面。
在具体的18项政策中,一大部分是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比如,自5月1日起,17%和11%两档增值税税率降至16%和11%;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将从上海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至2倍。另一部分则是上海本地推出的新举措,比如降低4项地方权限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30%等。
“今年一季度,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2%,低于全市生产总值6.8%的增幅,也低于全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一方面,增速放缓体现了上海降本减负的成效,在前期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减负力度大、获得感强。”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章雄在会上介绍。
上海降低企业负担并非简单的减税降费,也同时发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马春雷表示,上海今年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比如今年再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评估评审等事项150项左右;规划工业区块内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1/3,重大制造业项目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1/2等。
企业成本降低了,上海也实施多举措保障老百姓该享受的福利不减。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费予清表示,我们一方面给企业降费,比如降低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另一方面,今年4月1日对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都进行了适当提高。对社保降费的险种、比例,我们都经过周密测算、审慎研究,在确保待遇不降低、社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降费。
上海市财政局巡视员袁白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上海市残保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同时也要求征收部门在今年集中缴纳时全面落实新的政策规定,残保金征缴的标准下降以后,将不影响对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所需的财政投入。
马春雷表示,上海将瞄准打造行政审批最少、收费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政府收入的“减”,换取企业效益的“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乘”。
此次突破,改变了伦敦、巴黎、新加坡等传统仲裁地长期主导国际商事仲裁的局面,将极大提升全球对深圳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可,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外企业到深圳投资。
着力破解涉企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杜绝运动式检查、变相检查、任性检查。
行动方案围绕优化提升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
携手实现梦想、创造更大奇迹。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四期活动即将精彩呈现,主题为《“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以商业银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