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5月19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总结道:“分业经营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面对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不能退让,应当坚持分业经营为主的基本框架,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强化综合监管。”
对于金融集团监管,孙国峰认为,金融控股集团存在内生的风险,应当设立防火墙。
他同时强调,金融监管不能退让,应当坚持分业经营为主的基本框架,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强化综合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混业经营需穿透式监管
“在最近两次金融危机中,都有个别的小银行因为传统的信贷业务损失而倒闭,但这并不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本质原因还是银行创造货币过度支持了存量资产的交易,导致了资产泡沫。但1929年的危机是股市泡沫,2008年的危机是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形成系统性风险,其中混业经营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孙国峰表示。
孙国峰同时分析称,混业经营的业务在增加金融机构业务多样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放大了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形成了挑战,带来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递。
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跨界扩张,一些金融机构追求多牌照、全牌照,一些企业控股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成为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诉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业务跨界套利,表现为不合理的影子银行,体现为交叉投资、放大杠杆、同业套利、脱实向虚等一系列问题。
孙国峰总结道,混业经营自身存在几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不透明的风险,混业经营存在复杂性,一个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并不简单的等于集团内部各个实体风险的总和,因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可能难以准确了解结构和风险状况,对风险看不清楚,监管责任也不清楚。
二是道德风险,银行受到存款保险盒最后贷款人的支持,这会导致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团大而不能倒,另一方面,集团内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会预期在危机的时候得到集团内的银行以及集团的帮助,因此它可以间接的利用政府对银行的隐性担保,这样会刺激金融控股集团和集团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
三是监管套利,不同金融业务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相应的监管要求也不一样,特别体现在资本的监管要求是不同的,但是金融控股集团有可能就会利用不同的金融业务之间的监管差异进行套利,比如说双重或者多重负债,这个是指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实体使用同样的一个资本。再比如说,过度杠杆,这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发行债务取得资金之后,再以股权形式注入到金融内部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是投资者保护不利。从理论上来说金融控股集团应当追求一种协同效应,降低成本。这种协同效应应该是体现为物理上的一种协同效应,但在实际中金融控股集团可能不会满足于不同业务子公司之间物理上的协同效应,而是有强烈的冲动,利用业务交叉进行监管套利,由于业务规模比较大、复杂性比较高,使得相关的风险会更加的突出。
“总结一下混业经营的这四个风险可以发现,混业经营自身存在一个内部的矛盾,我把这个矛盾称之为混业悖论,也就是说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不同的金融业务存在着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内部的防火墙以隔离这个风险,进行穿透式监管。”孙国峰表示。
坚持分业经营为主,强化综合监管
孙国峰也提出了对近期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一些看法。尽管他认为混业经营蕴含风险,但如果将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业务完全隔离,和金融控股集团当初设立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这就决定了混业经营模式下,金融控股集团存在这种内生的风险。为了防范混业经营风险,应当坚持总体分业经营为主的基本框架,对已经存在的混业经营要加强监管。选择什么样的监管方式,分业经营不一定对应着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模式下不同业态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公平竞争和规则一致性的问题,同样需要金融综合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调,从而实现金融业的总体平衡。”他说。
“总的来说,分业经营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从金融业的角度来说,金融机构也要专注主业。”孙国峰强调,面对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不能退让,应当坚持分业经营为主的基本框架,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强化综合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孙国峰在发言最后,引用英格兰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AndyHaldane的一句话:“历史上反复出现过以改进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力为名,弱化或者是取消监管标准的案例。轻率地跟随这一思路,可能令我们重蹈或近或远或者监管失误的覆辙。
《意见》从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30条重点举措。
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措施,助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研究建立“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高效支持“两重”建设。
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根据《意见》确定的时间表,到2027年,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政策体系与技术标准基本建立。
长三角必须在金融领域进行大胆创新,以金融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与科技创新,形成产学研用金一体推动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