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昨天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根据新白皮书公布的国防费开支构成,每年用于武器装备的研究、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的费用仅占总额的三分之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新俊分析认为,向外界公开年度国防费构成,特别是武器装备占国防费的比例,增加了中国的军事透明度,有助于消除外界的疑虑和不安。
这是中国政府1998年以来第七次发表国防白皮书,其中首次公布了前12年年度国防费占当年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数据。通过对比发现,从1998年的8.66%到2009年的6.49%,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白皮书透露,2010年国防费预算为5321.15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7.5%,国防费增幅有所下降。
此外,《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与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下称“报告”)在2011年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中明确,国防支出5835.91亿元,增长12.6%。
两岸应尽力避免同室操戈
在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听说现在东南沿海军事部署有一些微妙的调整,以适应当前两岸关系的缓和,能不能帮我们证实一下?并不一定是撤导,肯定有其他的常规部队,是不是也做过微妙的调整?”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表示:“记者提到军事部署的一些小的调整,如果有的话,我想也是正常的。”
耿雁生强调:“我们一直致力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方面的顾虑。为此,我们提出两岸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流,探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我们总的想法是,两岸的中国人应当尽力避免骨肉同胞同室操戈、兵戎相见的局面,应当在和平的环境下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他强调,大陆的军事部署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有关军事部署的问题,可以在两岸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时候加以讨论。
白皮书也指出,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
白皮书强调,“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威胁。两岸关系发展还面临不少复杂因素的制约。美国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白皮书明确,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应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军用核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就外界所关心的中国核设施特别是军用核设施的安全问题,总参作战部战略规划局副局长蔡怀烈大校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后,我们立即对军用的核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中国的军用核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中国军队一贯高度重视核安全工作,坚持把确保核武器绝对安全、绝对可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蔡怀烈介绍,中国军队通过建立军事核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力量,健全完善法规和配套制度,严格审查审批和严密组织涉核活动,加强核应急救援训练和核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改善核安全保障手段,对核武器、核装备、核设施以及核活动实施全寿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有力保证了中国的核武器和军用核设施的安全。
耿雁生也表示,这些年,中国政府和军队加大了应急专业力量的建设,其中就包括核安全应急救援分队。“这些队伍已经建立起来了,并进行了相应的培训,一旦出现核安全问题,军队相应的核安全应急分队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发挥作用。”
军队加薪问题正在研究当中
据白皮书介绍,中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国防经费。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国防费保持适度合理增长。”白皮书介绍,2008年和2009年,中国年度国防费分别为4178.76亿元人民币和4951.1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18.5%。近年来,中国年度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稳定,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略有下降。
中国国防费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据白皮书介绍,近两年增长的国防费主要用于改善部队保障条件;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就外界所关心的中国军队的加薪问题,总后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副局长彭振海上校表示,中国军队的加薪问题正在研究当中,有进一步的消息会及时通报。
军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有助于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据白皮书介绍,近年来,国家积极规范和引导军工企事业单位利用民用工业能力和社会资本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2010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装备部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公布施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任务竞争。
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民用工业企业已占许可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二。国家还印发了《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推进军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白皮书称,中国正“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围绕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加快军工技术推广转化。突破技术关键和产业化瓶颈,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特种技术装备、新能源与高效动力、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工特色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家产业振兴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