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回首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但下行风险仍存,世界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金融体系迎来深刻变革。展望20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迎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新时期,世界经济成长前景面临怎样的风险?

        2011年陆家嘴论坛于5月19-21日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

论坛速报

论坛简介
  •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打造软实力的平台,陆家嘴论坛定位于金融领域的国际性论坛。
  • 主题:新时期的金融体系及其宏观管理
  • 时间:2009年5月19-21日
  • 地点: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金茂君悦大酒店
  • 主办:上海市政府 央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查看每日议程
投票

微博热议

高层声音

  • 俞正声: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未来五年,将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金融市场的产品和工具,紧紧围绕建设结构完整、功能强大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推进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和保险交易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货币、外汇、证券、期货等现有市场的国际地位,完善信贷转让市场和银行票据市场的功能,扩大规模,加快建设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交易的步伐。
  • 周小川:谨慎允许金融交易中人民币跨境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为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新的契机,人民币跨境使用是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谨慎的允许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有所运用,主要是为支持实体经济为主。周小川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人民币跨境使用"而非"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他表示,谨慎的允许在金融交易中有所运用,主要是为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这在历史上没有经验,新的课题值得研究,但总之是新的机遇。
  • 刘明康:经济管理需搞好顶层设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不仅需要有一个强健的金融体系,而且需要在经济社会管理的各方面搞好顶层设计和加大执行力。
  • 尚福林:离推出国际板已越来越近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继续壮大蓝筹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积极推进国际板的建设,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 吴定富:探索保险业宏观审慎的逆周期监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表示,防范化解保险风险是保险监管的首要任务,将探索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逆周期监管,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李小加:人民币计价股考虑三点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人民币计价股票计划推出,对发行以人民币计价股票的企业而言,首先要实现人民币盈利。

焦点议题1:世界经济成长前景及其风险因素

    • 全球经济"轻量级滞胀"苗头初现 欧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复苏依然疲软,而粮食和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并开始推高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这勾起了一些经济学家对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回忆。尽管并没有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那么可怕,但似乎在可见的未来,全球经济正在进入"轻量级滞胀"阶段。所谓"滞胀",即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同时又面临高通货膨胀的状态。而"轻量级"则可以理解为各种症状皆有、但程度又较轻的"亚健康"状态。
    • 英国央行:通胀形势令人感到不安 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的经济产出几乎毫无进展。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却在4月超过了4%,远超英国央行的2%目标水平,而零售物价通胀更是达到了5.3%。
    视点聚焦
    • 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但也充满不确定因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彻底解除警报;美国失业率依然在8%以上;新兴经济体则困扰于热钱的冲击和通货膨胀压力;中东和北非的动荡形式也未复苏投下阴影。

焦点议题2: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与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构建

    • 巴塞尔协议III监管过度?中国版指标更严 银行家曾警告称,如果巴塞尔协议Ⅲ新标准太过严苛,或实施的最后期限太近,将会缩减贷款、延缓经济增长并影响就业。因此,新协议的严格要求将于一系列不同的过渡期分阶段执行。但仍有不少银行家质疑称,巴塞尔协议Ⅲ管制过度,或将抑制经济增长。
    • "巴Ⅲ"只是起点 银行未来仍需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受到更多关注。虽然国际上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数目和如何加强监管尚待确定,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更加严格监管似乎已成共识,那么这些机构的再融资压力不言而喻。
    • 展望巴Ⅲ下一步:系统重要性机构、影子银行监管待明范文仲表示,第一个领域就是系统性、重要性银行,目前国际上正在考虑一个确定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方法论。
    • 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逐渐成形 中国方面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上已有进展。央行层面,按照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央行推出社会融资总量、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等。
    • 吴晓灵:宏观审慎管理应由央行主导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上表示,宏观审慎管理应加强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赋予央行获得监管信息的权力和对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权。
    •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审慎监管工具箱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监管已形成了涵盖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度、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一套审慎监管制度。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金融体系重塑的启动,国内监管方开始着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审慎监管的"工具箱"。
    • 金融监管改革尚存哪些不足? 巴塞尔协议III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和更优质的资本,会自动降低杠杆比率。但是,对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基本问题仍然存在。将任意方法应用于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将导致资本套利。
    • 金融监管的美国往事 美国100年来的金融史诠释着以下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监管;市场不可能永远稳定发展,监管必须具有前瞻性;监管者与监管措施需要在市场疯狂时保持理性;除非在市场特殊时期,否则监管者不应过多干预市场的自身发展,宜充分引导市场自我修复能力;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一国金融监管者必须站在全球角度看待本土监管,在与全球监管保持步调一致的同时,有必要争夺全球监管政策制定的话语权。
    视点聚焦
    • 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监管相对于金融创新的滞后,以及对顺周期风险的忽视。
    • 美国Dodd-Frank 法案提出了一系列监管改革计划,这些计划推进情况如何?对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全球领域的金融监管改革与协调又有哪些新动向?IMF、FSB、巴塞尔委员会等机构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焦点议题3: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前行 上海的优势则在于人民币业务,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由国内转向国际提供契机。所以打造人民币全球定价、交易、清算中心一直也是上海方面的发力方向所在。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六大突破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机构聚集和发展态势良好;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深化;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上海走在春天里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近日在"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推出国际板"条件快要成熟",国际板将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而非美元。
    • 金融业知识产权纠纷增多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加快建设,金融企业的金融创新日趋活跃,围绕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域名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将可能增多;围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的相关纠纷也将可能出现。
    • 洛切尔、奎尔奇:上海与香港立足合作将比竞争更有成效 上海取代香港成为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并不一定意味着双方需要展开全面竞争。彼此合作也能奏效。也就是说,可以将香港和上海两地重要的金融机构进行合并,比如证券交易所。
    视点聚焦
    • 面对2020规划,上海充满紧迫感。"十二五规划"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上海如何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伦敦、纽约、香港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有哪些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创新与变革?作为金融中心之核心的金融市场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创新与突破?

热门议题1:货币政策、物价水平与流动性管理

    • 陈志武:利率仍有上升空间 谢国忠:目前通胀形势已非常严峻 谢国忠表示,从未来10年来看,劳动力、资源、环境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都变成了限制条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而通胀率则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例如5%的水平,相应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也要提高,因此,目前的利率水平仍然是偏低的。
    • 麦金农:美国零利率政策带来"双输"效果 麦金农认为,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让新兴市场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这些政策对于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麦金农指出,"从美国流出的热钱迅速进入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还有拉丁美洲和亚洲,这就造成很多的麻烦。因为汇率不断地在上涨,这些国家的政府也不断出手干预,让印度尼西亚、巴西、中国面临非常大的通货膨胀。"
    • 汪小亚:当前应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汪小亚指出,现在的通胀预期管理是一种"软管理"模式,借助信息以及相互的沟通,不是借助某一个单一的工具进行管理。
    • 专家热议:谁是通胀"罪魁祸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经济理论和国际的历史结论都表明,一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以后会带来副作用,事后会引发物价的上升,可能会引发某种资产泡沫。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未来属于SDR? SDR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是通过替代账户来维持美元的稳定,各国用美元购买IMF的SDR,避免美元在市场上波动导致崩溃;另一方面,SDR让贸易盈余国承担更多调整的责任,即将消费需求从赤字国转向盈余国,以帮助全球走出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阴影。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从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向全球储备货币体系过渡,将有效提升全球货币体系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增长。
    • 麦克蒂尔:请先为利率松绑 QE2会先突然终止或大幅缩短,从而很可能扰乱金融市场。量化货币目标和利率目标之间有可能进行微调。我主张在任何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前先为利率松绑。
    视点聚焦
    • 全球经济复苏未稳,我国通胀势头已现。美联储启动印钞机刺激经济,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国内抗危机刺激政策之负作用也开始显现。
    • 治理通胀需要"中药",但货币政策是关键。加息空间还有多大?如何灵活运用加息、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三大工具?

热门议题2:金融在科技和文化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机遇

    • 第三方支付:"牌照"远不是终点快钱公司首席执行官关国光表示,预计未来还将有相关配套的细化业务管理办法出台。解决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规性之后,监管部门未来很可能会有相关配套的细化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包括网上支付、银行卡收单、信息安全、备付金专项管理办法和规范等。
    • 第三方支付行业洗牌在即 网络浪潮的到来将直接改变金融行业的生存业态。以传统的券商行业为例,在"佣金战"背景下,券商仅仅提供"通道服务"的零售业务模式已经过时,而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将成为券商行业未来业务的重点。总之,金融行业借道电子商务,"金钱永不眠"成为现实。"金融+网络"有了现实基础,金融业"2.0时代"甚至"3.0时代"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 科技与金融结合 上海是践行者 商业银行看到商机,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专门成立从事科技企业融资的支行或事业部,并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另类"需求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
    视点聚焦
    • 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和文化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具多样性,更需要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另类金融机构无疑也将在科技和文化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热门议题3:人民币跨境流动 如何协调加快推进

    • 人民币:下一个"中国式"奇迹? 试想一下,有朝一日,人民币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兑换,你只要怀揣着人民币就可以环游世界。这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之一。也许,那一天的到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遥远。
    • 下一步:外商直投人民币结算? 央行在3月份明确今年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对外负债等问题",将稳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实施好跨境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继续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等个案试点。
    • 薛鹤翔:人民币国际化或干扰国内货币政策调控 国泰君安分析师薛鹤翔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后,将有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这可能会干扰到国内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然而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
    • 孙立坚:人民币国际化应把控好节奏 通常来说,风险最小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先理顺国内价格市场化改革,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继而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最后把人民币推向国际舞台。
    • 巴曙松:资本项目开放再快一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建议设置时间表以加快步伐,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部主席蔡洪平表示,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这个问题上,应该用开放倒逼改革,以此促进中国金融系统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视点聚焦
    •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境外离岸市场的启动,人民币的跨境流动性将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有效管理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风险?这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目标有何意义?对中国货币政策又会带来什么挑战?

热门议题4:网络时代的金融新业态

    • 借道电子商务 "金钱永不眠"成为现实 网络浪潮的到来将直接改变金融行业的生存业态。以传统的券商行业为例,在"佣金战"背景下,券商仅仅提供"通道服务"的零售业务模式已经过时,而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将成为券商行业未来业务的重点。总之,"金融+网络"有了现实基础,金融业"2.0时代"甚至"3.0时代"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视点聚焦
    • 随着电子商务的爆发,第三方电子支付等新金融业态强劲增长。对这些新的金融业态,既要有效监管,又要鼓励创新。

专题会场1:创建繁荣的中国债券市场

    • 张育军:16家上市银行有望年内全进交易所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透露,自去年12月份交通银行首家进入交易所市场后,今年上半年进入交易所市场的上市银行将会达到总数的一半,到今年年底则争取16家上市银行全部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以进一步促进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债券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
    • 许臻: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下半年推出 超短融"先试"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董事长许臻近日在"2011陆家嘴论坛"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将于下半年正式推出,超短期融资券将会首先实行中央清算机制。
    • 再融资体制或成发行体制减少管制突破口 朱从玖表示,证监会和交易所将考虑进一步简化再融资的审核程序和监管措施,以促进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资效率。
    • 创新与监管:"硬币"翻向哪一面? 近年以金融机构综合经营为代表的业务创新、以创业板和股指期货为代表的市场创新、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产品创新、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渠道创新和与诸多创新相配套的各种制度创新,共同构建着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形成于过去十多年"规范发展"的思路之下,虽然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框架与方式方法,但监管对于金融创新的干预力量依然强大,各个层面的创新进展谨慎,依然主要处于行政力量主导模式。
    视点聚焦
    • 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债券市场,近几年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两大轮子运转不平衡。债券市场的发展对金融改革、金融调控和企业融资结构的完善有何意义?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制度因素何在?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债券市场发展的突破?

专题会场2: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 视点聚焦
    • 随着银行资本实力的增强、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银行间市场的日趋成熟,利率市场化改革呼声日强。利率市场化在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利率波动的风险。

专题会场3: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 视点聚焦
    • 从QFII 到QDII,再到筹备中的国际板,中国金融市场一直在稳步推进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为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注入新的动力。

专题会场4:巴塞尔协议III 及其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

    • 巴塞尔协议III监管过度?中国版指标更严 银行家曾警告称,如果巴塞尔协议Ⅲ新标准太过严苛,或实施的最后期限太近,将会缩减贷款、延缓经济增长并影响就业。因此,新协议的严格要求将于一系列不同的过渡期分阶段执行。但仍有不少银行家质疑称,巴塞尔协议Ⅲ管制过度,或将抑制经济增长。
    • 金融监管改革尚存哪些不足? 巴塞尔协议III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和更优质的资本,会自动降低杠杆比率。但是,对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基本问题仍然存在。将任意方法应用于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将导致资本套利。
    视点聚焦
    • 全球金融危机迫使巴塞尔委员会重新检视原有的标准。23国金融监管层达成新巴塞尔III协议,同意大幅度提高银行核心资本要求,重建稳健的银行体系。巴塞尔协议III能帮助我们避免下一次类似金融危机吗?

专题会场5:中国保险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 推进保险行业差异化经营 国内保险行业必然要走上一条鼓励创新、提倡差异化经营的道路。保监会已在今年明确提出,将鼓励行业创新,支持中小寿险公司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价值明确、成本清楚、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鼓励保险公司对产品、渠道、服务、销售模式、风险管控等进行创新,宽容对待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视点聚焦
    •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在中国仍具有很大的创新和成长空间。上海正在筹备的中国保险交易所就是新的探索。未来几年,中国保险市场存在哪些重要的增长极?

第一财经

广告联系 | 报纸订阅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5034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905106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