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头脑风暴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影业:从票房之火到产业革新丨头脑风暴

第一财经2024-01-29 15:02:18

责编:程蕾

举报

沉寂过后

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强势复苏

观影热潮能否延续?

数字化浪潮来临

是“冲击”还是“福音?”

传统影业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电影产业工业化、电影IP多元化……

中国电影站在十字路口

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

《头脑风暴》

中国影业:从票房之火到产业革新

敬请期待!

本期嘉宾

行业专家方

任仲伦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数字化以后,我们当时预判大概从胶片时代到数字化时代,大概是10年到15年,后来在5年之间迅速地变成数字化了,为什么?就是数字化对电影的变革以及变革带来的利益太大,所以大家就迅速地拥抱了,机器革命以后、工业化以后,也有很多艺术大家表示担忧,连马克思都说我们机器革命以后会导致很多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形成对立,我想那么多年过去以后,我们觉得艺术还在,只是艺术表达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不管技术怎么变化,人的本性需要表达,需要倾听,就是亚里士多德讲的,讲故事是人的天性,倾听本身是人类的一个天性,表达也是一个天性,只要这两个东西在,我觉得我们艺术的根基和艺术的需求就在。所以不管技术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作为搞电影的人就负责把故事讲好。

关雅荻

国内资深电影制片人、影评人

我们容易被票房那个数字所遮盖很多实际的问题,只要2024年能持续到12.99亿人次,如果能持平,2024年就赢了。我其实就问这个问题,为什么2023年档期如此不均衡?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多的存量,我非常同意刘总,刚才您说的是影院+,我们要用更开阔的思维,把影院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把观众吸引过来,我今年做了50多场长映后交流活动,看完一个电影两小时,我们拉着主播,我做播客再聊两个小时,现场有两三百观众,我们要想办法让大家知道看电影之后,像您说的还能唠个家常,我们在想一切的办法让观众觉得来影院的体验是独特的,其实我内心的危机感非常强,但是只要能持平这个人次,让大家赶紧去投资、投拍,吸引更多的内容储备。

朱少白

上海电影集团海上影业导演、编剧

新的媒体出现的话,老的媒体总会有惴惴不安的感觉,事实上从广播到电视到电影,或者说到流媒体、新媒体,所有的媒体都是共存的,对创作者来说他会有一种危机感,但是对观众来说有两个选择,是好事情, 刚才刘总说的影院+,我非常赞同,因为我前几天看了Taylor Swift的那个演唱会电影,现在是2亿多,快3亿的票房,谁能想到大家会去电影院看演唱会,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数字化,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企业方

刘林鹤

上影股份董事会秘书兼战略投资部总经理

站在我们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讲,其实并没有觉得数字化是一个洪水猛兽,所谓的洪水猛兽其实只有当它出来的时候,它一口把你吃掉了,这个时候你其实才是真的完蛋。但是它其实已经出现很久了,但事实上不管是奈飞也好,迪士尼也好,其实现在都又回到了原有的渠道。就像前面沈老师提到的,它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我们觉得只要内容是好的,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影院+去改变这个现状,影院作为一个渠道,但它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个躺着赚钱的时代了,所以现在对影院内部的所有的人员进行新的培训,包括影院+,怎么样去加,我们引进很多各种各样的新的业态、新的人选,去做改变。

周瑜

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数字化对于电影这个产业,我认为肯定是福音,可能对电影院也不一定叫冲击,它会在一段时间内让电影院去做一些新的调整,但是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我们认为还是很好的一个助推的方式。一方面,在生产的环节效率是可以大大提高的,而且尤其是现在有一些对于版权链的一些强调,在我们制作的一些场景,可能原来我们花了很多钱置景道具做完,可能拍完它就留不住,但是如果现在有一些数字化的手段,其实我们是可以把它的版权价值做充分放大的,从互联网或者说是更多的一种选择是更加激发内容创作的多元性,我有更多的可能,我有很多电影,其实有些电影它也不一定上院线,它可能是在我们的数字,就是互联网上来发行。

金城

花花生生首席执行官

明观投资创始人

数字化对电影绝对是非常好的利好,但是对电影院会起到强大的刺激作用,刺激的作用会有两种结果。第一就是真的是会让它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就是刺激它转型成另外一个业态,媒介其实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都在迭代,在电报之前只能靠动物,后面到电报到专线,其实也就100年多一年点的电影史,到后面的电视、卫星、互联网,你如果把这些革命性科技放在一个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长河里面,事实上每三四十几年就会有一个新的媒体出来。今天这个社会里面就是一个多元需求并存的时代,有喜欢传统观影方式的,有的宁可看弹幕,很正常,数字化正是能够满足,且是规模化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所以电影一定在,但是电影是不是只在电影院里面放,还是说在放的时候有没有其他的形式,我觉得都是未来可以接受的。

特约评论员

沈宇峰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合伙人

我们想一想电影脱胎于什么?脱胎于最早舞台的戏剧演出,因为一个剧班子不可能在全国那么多舞台同时上映,当时有了电影出现之后,其实你解锁了那一段的资源限制,现在有了流媒体,这个其实是解锁了什么?解锁了消费侧,就是需求端消费能力的限制,把它的时间和空间打开了。我们的院线只是其中的一个渠道,如果总盘大了,每个渠道都是能挣到钱的,有很多片子,我一年能进电影院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流媒体,我注册了会员,我提供了一部分长尾收入。包括我们讲流媒体在一些短剧跟院线的大片之间能不能有一些内容上的互动跟协同,要用整个产业生态的角度去看这个事,而不要把票房,比如说跟流媒体的收入去看成一个零和博弈。

于志凌

媒体评论员

我觉得各位讲得有点太专业了,我们看电影的老百姓的感受,其实是在于两个点。第一,价格,做内容的何止电影,对不对?你刷短视频是不是内容,一分钱不用花,最火的,去年的运动是什么?City walk,一分钱不花,纯闲逛,都这个水准了。刚才我记得关老师说平均票价涨了5块钱,我觉得对老百姓价格的反馈其实非常明显的。还有一个就是老百姓现在最关注的是你所有的内容是不是以我为中心,去年最火的几部电影,比如说《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这种,内容它一定要全面地倾注到老百姓身上,如果不能的话,很可能你们的票房还会进一步被这些城市营销、City walk,被这些分流掉。所以不是说这部电影的竞争对手是那部电影,而是这些都在跟大家抢,抢这个内容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头脑风暴》中国影业:从票房之火到产业革新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