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解码新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维刚:稳企业 就可以稳就业丨解码新金融

第一财经2024-02-27 14:38:59

责编:胡樱丽

举报

“稳就业”成为2024年经济运行中的关键词。在全球市场面临不确定性,我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大量企业控制人力成本,用人需求量减少。2024年,我国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其他就业重点群体也仍然需要更多的政策帮扶。新的发展阶段有新的应对,数字经济驱动平台经济等新型灵活就业形态发展,在吸纳劳动者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但对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基本保障并没有覆盖到且带来一定缴纳压力。

如何才能更好的“稳就业”?新型灵活就业形态发展,带来哪些思考?居民工资性收入该如何提升?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如何协调?社会基本养老金到底够不够用?

针对这些问题,第一财经专访了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

金维刚表示,就业稳的核心还是在于实体经济发展、在于小微企业的承载。而“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吸纳大量劳动者。此外,金维刚还辩证的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给社会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老龄化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升,才会形成的格局,而且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对经济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第一财经: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稳就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金维刚:经济是就业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产生劳动力需求,产生就业机会,这样才能促进就业增长。单靠一些就业扶持政策,不一定能直接有效的增加现实的就业机会。只有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吸纳就业容量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还有现在新业态的发展,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者从事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第一财经:根据您的调研,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会受到哪些关键因素影响?

金维刚: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的就业形势,目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应该说符合预期,但如何能够持续,需要看经济未来整个回升增长的情况。

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员,特别是大量的农民工,他们不仅跨城乡,也跨城市、跨地区流动,从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这方面的失业状况的统计,其实是有很大的难度,我觉得在统计方法指标方面还需要一些改进。

第一财经:在您看来,我们该如何确保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

金维刚:就业重点群体主要包括三大类,一个是大学毕业生,还有就是农民工,另外还有困难群体,包括低保户、零就业家庭,还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就业相对来讲更加困难。现在政策是分类实施,针对不同的重点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

针对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就业的服务,职业的指导,还有创业方面的一些政策的优惠,还有包括现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包括支援一些贫困地区来增加一些就业机会。

针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目前主要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包括就业的指导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他们进入城镇以后能够获得一些就业机会。

针对城镇里面的就业困难的群体,比如说零就业的家庭,还有低保户,他们本身生活比较困难,就业的能力比较差。另外有些残疾人,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群体,这类群体现在都是有专项的政策给他们提供服务,特别是针对零就业家庭,目前各个地方政府都有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给他们提供创业方面的支持,出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对于低保户,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对来讲能力适应的一些岗位来帮他们就业。

第一财经:2024年有哪些“稳就业”政策值得期待?

金维刚:2024年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又创新高,预计是1179万人,要比2023年还要多出21万人,是历年最高的一次。目前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还是很尖锐的,尤其现在经济整体的形势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那么大量新增长的劳动力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还是很大。

2023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也专门发了一个关于促进就业的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它涉及就业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服务、小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对特殊群体给予了特殊的政策。这些政策继续延续的话,2024年还是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就业方面既定的就业优先的战略,要融到各项的宏观经济政策中,特别是在经济逐步回暖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就业机会。

第一财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您觉得应该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这端,还是应该作用于企业端?

金维刚:我觉得更重要是在企业方面。应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给予支持,使企业能够保持正常稳定的生产经营。稳企业,就可以稳就业,我觉得这是基础。对于劳动者这一方,也需要政策扶持,比如说创业的小额贷款,稳岗补贴,在创业过程中的提供的社会保险缴费的补贴,财政提供的就业扶持资金等等。

第一财经: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于存量及增量劳动力有什么样的影响?

金维刚:这点很重要,影响非常大。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个负效应就是机器替代人。提高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以后,很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逐步地淘汰。

人工智能会带来整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于就业领域影响也会非常大,AI的效率也好,成本也好,都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在这方面,传统的吸纳就业比较多的一些制造业、服务业所受到的冲击会很大。

所以,需要从宏观经济和就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强调就业优先的战略。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技术的进步、机器的广泛运用对于人工的替代速度以及整个就业形势带来的影响。保持稳步协调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追求 AI的这种快速高精尖的发展,而使它对整个就业环境带来过大冲击。

同时也需要对现有劳动力的技能进行相应培训,适应未来AI时代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

第一财经: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灵活就业与您提到的新就业形态有什么区别?

金维刚:灵活就业的概念非常宽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其实是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一部分。

第一财经:大概占比是多少?

金维刚: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这类群体本身就业方式比较灵活,没有一个组织系统能够进行很精准的管理和统计。现在这些数据一般都是通过调查推算的,这个比例我相信会逐步地提高,因为社会需求非常大,空间很大。这种依托于新业态发展起来的平台经济,吸纳就业的容量还处于一个增长期。

第一财经:新业态就业形势的发展是否也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近期多个城市都提高了社保的缴费标准,这会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金维刚:平台经济的进入门槛很多并不高,导致大量人员都涌入这个行业。外卖小哥、快递员现在拿到订单和前两年相比都明显减少,而且网约车的平台很多,网约车司机也很多,导致每个网约车司机能拿到的订单数量也会减少,所以这个领域其实内卷是越来越突出的,竞争也会非常激烈。

现在每年都会调整社保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主要是随着职工的工资增长,会相应调整。缴费基数的提高对于中小微企业和平台从业人员,其实都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包括个人缴纳各种保险费的负担增加,对于整个就业来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政策是需要精准发力,包括在社保缴费方面给这类人员适当的一些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政策,让他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能够稳定就业,同时能够持续地缴纳各项保险费。

第一财经:最近还有一组数据引起关注,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300万,相当于77个人争夺一个岗位。同时,2022年四季度数据显示,岗位空缺和求职人群比例是1.46,意味着很多岗位是招不到人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错位?

金维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确存在这种问题,一方面有些岗位很多人不适应或者不愿意做,这种岗位其实有点过剩,但另一方面有些岗位又供不应求。

像现在国考热,其实反映了在整个就业或者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人还是追求就业的稳定性和个人的发展机会。

第一财经:您觉得通过市场化方式的引导,能改善这种错位吗?

金维刚:未来大趋势肯定是会发生变化的,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经济增长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其实人在求职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整个就业市场还是强调双向选择。

个人可以自主择业,特别是自己去创业,到更能发挥自己专长的一些实体经济的单位,比如企业,或者自己去创业,都可以体现人生价值和职业追求,不一定都去大机关。

第一财经:就业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有一定正向作用,但是要增加消费,除了解决就业问题之外,就是要提升收入。目前我国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重与国际的60%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您看来,有哪些措施能更好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

金维刚:一方面是政策引导,再一个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策引导就是要通过不管是初次分配、二次分配还是三次分配,能够整体改善整个国民收入的结构,来提高国民收入在整个GDP的占比。

现在全国大概中等收入群体4亿多人,我们是14亿多人的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还是很小的。首先当务之急还是需要通过稳定就业、稳定他们的收入增长,逐步提升整体收入水平,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

同时,也需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包括养老金待遇的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一些津补贴,能够使得这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也能够逐步的得到提升。

第一财经:国家卫健委预测,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在总人口的占比超过30%,意味着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的社会。人口负增长叠加重度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需要调整吗?

金维刚: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个必然发展趋势。2023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19%,2024年预计可能会达到20%左右,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的社会。

从目前整体形势来看,这些年通过调整人口政策,包括逐步放开二孩、三孩,逐步改变现在人口的结构。但从现在来看,这种政策的效应是有限的,现在生育养育成本很高,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没有得到明显地提升,人口生育状况目前还很难得到根本改善,所以这方面问题还是很突出的。

人口老龄化对于整个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是长期的,所以还是要协调整个人口发展与宏观经济整体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需要谋划长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持续的增长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加快有关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方面需求非常大,也就是银发经济,会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行业来满足这方面需求。

第一财经:该如何缓解社保养老金的压力?

金维刚: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来源包括单位、个人缴费,此外还有财政补助,这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定来源,是整个筹资收入的一部分。另外还有投资收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允许进入市场进行投资运营,通过各个省级政府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进行投资。

现在三大预算,一个是财政预算,一个是国有资本预算,还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基本上能够实现在养老金筹资和支出方面保持制度化的收支平衡。

当然因为现在统筹层次低,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去年已经实现了全国统筹,但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还是省级统筹,城乡居民还是以县级统筹为主。

通过全国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这样一种机制,能够实现各个地区之间收支平衡。去年全国调剂了2440多亿的资金,平衡了各个地区存在的当期一些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其实去年可以调度的资金超过4000个亿,但实际上只使用了2000多个亿就足以平衡各个地方的收支问题。

另外,国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的储备基金,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基金是未来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缺口的时候,会动用储备基金来弥补这方面的支出问题。战略储备基金到去年已经有28000多亿,筹资来源包括财政预算的拨款、国有资本的划转、市场化的投资收益等等。从现在资金积累来看,有16000多亿是投资收益,年化收益率在8%以上,反映了战略储备基金的市场化运作还是很成功的。同时它的一项来源是国有资本的划转,前期的国有资本划拨工作已经结束了,划转了2000多亿的国有资本划转到战略储备基金,所以这个规模非常庞大。

这意味着职工养老保险不仅有财政的补助支持,同时还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战略储备资金的支持,还有庞大的国有资本作为坚强的后盾,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是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编导:范媛

制片人:马瑞瑞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