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3''

机甲“打工人”已就位、AI剧集“加载中” 人工智能落地应用还有多远?是否足够智能成为核心 | 一探

“十四五”期间,以基础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下一步,如何推动大模型赋能企业助力产业发展?如何推动机器人进入智能制造生产线?成为业界核心关注。

73 08-26 08:47
03'41''

陆家嘴金融沙龙:医保和商保共同促健康 惠民生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委启动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工作,其中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首次增设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在此背景下,8月16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二十三期活动如期举行,沙龙邀请来自医药、保险、高校等领域的重磅嘉宾,共同探讨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如何协同运作,从而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好地惠及民生。

85 08-16 15:50
07'12''

独家专访君实生物总经理邹建军:深度变革、再下一城,在上海生药产业的万亿冲刺线上加速起跳|上海药圈新拐点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

334 08-01 09:20
07'11''

独家专访再鼎医药阎水忠:扎根上海、辐射全球,今年有望迎来现金盈利的“历史时刻”|上海药圈新拐点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

222 07-31 13:51
07'16''

独家专访映恩生物创始人朱忠远:用5年打造一个“现象级IPO”,上海是创业的风水宝地|上海药圈新拐点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

244 07-30 10:23
01'53''

邹文俊:上海总量层面经济景气度上升 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提速︱首席读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0.4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对此,世诚投资首席研究员邹文俊指出,结合相关上市公司数据,可以从多维角度观察到上海总量层面不断上升的经济景气度。

33 07-25 18:32
01'58''

朱冰倩:双引擎驱动上海外贸韧性增长 民企从“数量补充”转向“创新主力”︱首席读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并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韧性曲线,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规模为历史同期之最。对此,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指出,上半年上海进出口的韧性表现离不开“双引擎”的驱动。与此同时,上海市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已达4.1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6%。

206 07-25 16:23
13'22''

中国这个行业正在经历集体突破,海外投资者因错过这一波行情而懊悔︱投资人说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 自2006年加入启明创投以来,对医疗健康投资板块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深度参与了60多家初创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其中许多公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或十亿美元市值公司,并成长为各自所在领域的领军企业。 主导投资的公司包括泰格医药(300347.SZ,03347.HK)、惠泰医疗(688617.SH)、三友医疗(688085.SH)、透景生命(300642.SZ)、和誉医药(02256.HK)等。 连续七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创投人100榜单。

364 07-19 11:59
00'31''

跨国药企纷至沓来谋求合作,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在经历集体突破

今年以来,港股和A股的创新药公司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股价暴涨、业绩回暖、高额合作大单……这些信号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对此,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的能力不断成长,这个行业迎来的不是单体突破,是集体突破。因此,跨国药企觉得不来中国,不跟中国创新药企合作,他们就会错过一个机会。

87 07-18 19:46
03'54''

陆家嘴金融沙龙:构建赋能中早期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新生态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科技企业在中早期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融资困境。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精准匹配科技创新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优质投资服务难寻,导致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74 07-12 18:18
03'59''

从割肉到重仓,从分歧到下场,消费新贵引发的资本市场认知迭代|一探•寻找“心”消费

泡泡玛特的股价曾在2021年一路下跌,到2022年10月,它的市值较巅峰时期一度缩水超过90%,直接导致张坤等知名基金经理“割肉”离场。但谁又能想到,在2024-2025年间,这家公司的股价最高涨了15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经有207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同时,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毛戈平等消费新贵也成为基金经理热捧的香饽饽。

137 06-27 10:46
03'20''

独家采访康方生物:曾打败“药王”K药的中国新药闯关全球市场,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或将到来|一探

近日,康方生物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AK112的海外试验受到全球瞩目,该药曾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全球销售“药王”K药,眼下计划在美递交上市申请,其海外授权首付款约5亿美元。为此,康方生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采访中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已获全球认可。

150 06-13 16:55
03'34''

陆家嘴金融沙龙:聚焦债券市场投资与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与国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债券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金融开放的核心环节,在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畅通运转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82 06-07 18:29
02'36''

海外出圈、销售爆火,泡泡玛特股价上演“超10倍神话”,消费板块或迎周期性拐点︱一探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在海内外市场异常爆火,多款热门IP商品持续售罄,让不少消费者失望而归,但这丝毫不影响公司业绩爆发。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最新财年净利润达34亿元,同比增长超185%,这也直接让其股价一路飞升,在港股市场上演“超10倍神话”。与此同时,截至5月28日,押注新消费的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最高回报率也超过50%。

151 06-04 15:30
01'34''

“五五购物节”数商全链路升级,从田间到货架,技术“赋”农实现产业共赢|一探

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 农产品也成为各大电商的“兵家必争之地”。线上直播、各类优惠、从田间到货架的供应链优化…..电商充分打通线上和线下的优质资源,让更多高品质农产品,以更快地速度抵达消费者餐桌。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五月以来,龙头电商的农产品销量,都实现了同比两位数乃至翻倍的销售增长。

255 06-04 07:27
03'38''

陆家嘴金融沙龙:资本如何驱动生物医药产业跃升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

8 46 05-30 19:43
03'58''

筑巢引凤!4站地铁沿线集聚约20家百亿量化私募,上海金融集聚效应持续拉满|一探

从上海地铁四号线世纪大道站坐到大连路站,只需要途经三站,一共耗时9分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是这9分钟的地铁沿线,眼下已经集聚了数十家金融机构。其中,有约20家是规模达到百亿的量化私募,上海的金融集聚效应正持续“拉满”。

5 342 05-27 14:44
03'11''

陆家嘴金融沙龙:产业与资本共振 智能机器人元年开启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迭代,智能机器人产业迎来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资本的高度关注与持续涌入也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 44 05-17 18:56
03'18''

陆家嘴金融沙龙:S基金赋能股权投资新生态

随着国内私募股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基金退出需求激增,眼下,S基金已成为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当前我国S基金市场仍面临交易流程复杂、估值定价模糊、信息不对称等挑战。

40 04-26 18:17
01'42''

朱冰倩:上海促消费举措落实到位,信心提振颇有成效︱首席读数据

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指出,今年一季度,上海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6%、10.7%,1级和2级能效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4.3%、90.6%。

64 04-23 20:41
  • 赵怡闻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