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险新突破:临港推出全国首个区域专属替代性商业健康险

将传统团体健康险的服务对象由“单家企业的员工”升级为“新片区内的人才”

7 80 08-22 10:08

3年免费租1年免费住,临港科创城力推创业“零成本”开局

今后,上海要形成临港科创城、张江科学城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

147 08-21 20:04

临港6岁了,“数字综保区”启动,还有哪些业态“放得开”

“管得住、放得开”。三单融合、保税维修、电子船燃加注等各类创新业态,正在洋山特殊综保区突破。

62 08-20 18:06

来数加工、数据出海,临港用什么吸引这些产业加速集聚

目前企业承载国际数据加工业务有两方面瓶颈,一是合规性,二是技术成本

98 08-19 10:40

常州“土特产”上新,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引领智能化下半场

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形成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

9 95 07-30 16:10

浦东设AI种子基金加速产业集聚,未来3年核心产值超两千亿

浦东构建AI产业的全过程基金矩阵,包括10亿元具身智能基金、20亿元种子基金、20亿元天使基金、26亿元早期硬科技基金、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以及通过浦东引领区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组成超1000亿规模的基金矩阵。

85 07-27 15:49

XREAL接连上新,一批智能眼镜“上海品牌”加速涌现

“除XREAL外,还有一批中国企业也在飞速发展,这一代中国企业将有机会引领和参与定义新一代智能终端。”

95 07-23 10:24

刘元春:破解“内卷”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让竞争政策走到C位

他表示,我国的产业政策长期优先于竞争政策,进而导致一定的微观层面失序,因此,目前正处于一个时代的拐点,就是产业政策必须重新定位,让竞争政策走到舞台中央,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288 07-07 17:59

国货美妆市占率已达55%,上海如何打造全球化妆品品牌高地

2025年化妆品品牌TOP50中,中国品牌数量最多,但销售规模偏小

164 07-02 20:08

浦东创投、张江集团10亿联合战略投资智谱,上海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上海正围绕制造、医疗、科学等5+6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模塑申城”工程

6 93 07-02 14:20

中企出海的人才瓶颈怎么破?临港打造“出海服务生态圈”

姚洋估计,现在中国的海外资产大概是GDP的一半左右,对照发达国家,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74 06-26 17:56

上海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交叉持股,促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上海是国资重镇,也正在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

7 239 06-13 22:54

高水平开放再加力,国常会部署上海自贸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了先行先试。

6 210 06-13 21:58

万人演出活动占上海近七成,浦东用演出流量壮大文旅消费链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曾发布数据显示,演唱会的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达1∶4.8。

90 05-30 13:31

居住成本每月千元以内,启动资金充裕,在临港创新创业还有哪些利好?

临港将创建一个支持科创发展的全新政策体系,包括低成本的科创空间、全周期的人才保障、充裕的启动资金和活力强劲的创新生态。

5 182 05-16 19:36

中国绿证加快走出去,气候组织:在不确定的全球贸易中以“绿”取胜

气候组织CEO 海伦·克拉克森表示,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赋予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的新机遇,通过绿证这一标准化工具,中国企业可以更主动地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体系,将合规压力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5 66 05-13 21:13

数智时代财经高校改革提速,上海财大全面实施研究生“AI+课程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去年11月的一场论坛上表示,理工时代的到来、财经红利的消退,使财经高校面临着全面转型的压力。

161 05-10 11:04

产自上海临港!尚界首款车型秋季上市,明年底推出数款新产品

尚界首款产品为主流SUV,动力形式包含纯电和增程。按照产品规划,2026年底将推出第一波数款尚界新产品,覆多个细分市场。

69 04-29 16:58

让好企业不缺资金,浦东新设10亿规模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中生引领基金目标总规模10亿元,首关规模5亿元

6 60 04-22 15:30

从“中国新”到“全球新”,关税风暴下中国创新药寻求再突破

以试剂为例,丁健表示,这并非中国做不了,中国能力是够的,但原来是因为引进方便而选择引进,接下来应该花大力气培育几个大规模的生产试剂公司,在未来3-5年内实现自给。

240 04-17 20:58
  • 一行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