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2025年消费好转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框架中的消费角色、就业压力缓解、房地产周期对消费的拖累减弱、消费品价格与消费之间的正循环关系、人口政策变化以及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潜在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策时效性和预期管理,设定了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并调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至2%左右,同时提高赤字率以支持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提振消费措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供求关系优化,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
当前价格走势已出现企稳好转迹象,但整体中枢仍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的广谱性重新上升、信贷告别均衡投放出现开门红以及地产的收缩效应逐步淡化是推动未来价格走势的有利条件。
去年四季度以来价格水平有初步改善的迹象,但整体中枢仍低,达到更合意和合理的位置仍待时日。
2024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0%的增长目标,工业产能利用率和居民消费支出有所改善,但名义GDP增速和需求端增速仍需提升,财产净收入增长乏力,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政策效果在地产销售、耐用品消费等领域显现。
2024年出口呈现价格收缩、数量扩张的特征。
在贸易条件变化的背景下,应同时推动“需求扩张+供给收缩”。
10月份通胀数据整体略弱于预期,PPI和CPI环比均出现下降,同比也有小幅回落。
要延续5%左右的趋势增速,则需要在终端需求领域形成进一步修复性的驱动,比如居民消费、保障房或部分基建领域、制造业领域。
本文由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撰写,主要分析了2024年9月24日中国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逆周期政策,这些政策涵盖货币政策、地产政策、金融政策和市场政策四个方面,旨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用高人口存量发展消费和服务业;利用高储蓄率保持较快的再投资速度和经济“赶超”特征;利用“工程师红利”推动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当前宏观面和资产定价环境需等待三个信号:工业品价格环比见底、增量政策举措的出现,以及名义GDP增速向潜在增速适度回归。
在新的产业结构和高温等外生因素影响下,“电力弹性系数”会有变化,但扣除这些因素影响后,和经济增长情况仍基本匹配,依然可以作为衡量和验证经济增长绩效的指标。
当前内外部发展环境、产业趋势、社会预期的新特征是本轮深化改革的重要驱动线索。
《决定》指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按照三中全会相关改革2029年之前完成的时间线,中期这两项改革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政治局会议之后,地产政策的想象空间正在打开;制造业库存低位徘徊,但PPI的环比回升趋势初步呈现,后续有望对库存形成带动。其中的积极线索值得进一步跟踪。
3月是节后复工季,PMI环比季节性回升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幅度进一步超季节性。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