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宏观调控要更加积极有为,政策协调配合,预期管理重要性提升,同时关注扩大需求、新质生产力发展及调动各方积极性。
所有改革任务的第一条是市场。
“政策解读如果出现偏差,会对其实施效果带来影响”
二十大明确的2035年愿景目标,与两年前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有约十处的重大变化。这种目标导向的变化会影响政策制定,影响各方面的工作。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很多内容虽然是短期工作,但其实都跟未来五年中央的全局性部署紧密相连。明年要通过中期评估,把二十大的工作落实到十四五的后期,也落实到十五五的前期研究当中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一些重要的话,往往隐藏了极为关键的政策信息。信心和当前的工作有关,也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紧密相关。信心是明年,也是未来五年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稳经济最重要的是稳预期,稳预期最重要的是稳市场主体的预期。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重大判断。
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这些不统一的存在影响了市场主体本身的经营行为,也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构成障碍。所以,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根本目的是要建一个运转更加规范的、更加充分竞争的、更加开放的市场。
每一项重大政策出台前后,都需要面向社会讲好政策故事
《建议》的任务包括12个部分,《纲要》去掉头尾则为17篇。恰因创新和产业的内容已够多,所以数字化单列一篇;恰因民生的内容已够多,所以教育、健康与老龄化单列一篇。从分类看,过去一般包括增长、创新(结构)、资源环境、民生福祉等四类,此次作出调整,增加了一类安全保障,是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体现。其中,对新发展格局的定位,是在整个规划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发改委对上一个《纲要》实施的跟踪,重点就是165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实情况。如,普惠性幼儿园、基础教育提质扩容的力度很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有力地呼应了《建议》提出的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要求,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也很有意思。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