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尖的高手,都选择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是一种逆人性的战略选择,需要耐心和坚持,通过时间的积累实现指数级增长,并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128 04-27 16:40

DeepSeek来了,基金销售何去何从?

基金销售行业正面临转型压力,从卖方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如DeepSeek可能成为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因素。

291 02-24 13:54

从《哪吒2》再看金融人的自我修养

《哪吒2》上映后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电影中的角色反映了金融行业的现实问题,如追求短期利益和忽视风险,以及个体努力在行业周期面前的挑战。

42 02-10 17:29

企业文化:知行合一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要使其具有生命力,必须找到理念契合的团队并实现知行合一。

0 01-20 17:59

破解三大迷思,探索买方投顾进阶之道

买方投顾在监管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加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前景光明,但仍面临三大迷思:投资目标导向与人生目标导向的冲突、投资策略与顾问服务的定位问题,以及理想投顾模式的模糊。

17 2024-12-16 17:26

理解是奢侈品,也谈“夏虫不可语冰”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31 2024-12-09 16:15

基金费率一降再降,基金行业影响几何

基金降费势头猛烈,对投资者、基金公司、销售机构及从业人员均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27 2024-11-25 16:20

“抖音荐股”叫停,“买方投顾”能否跟上?

抖音荐股现象凸显了新媒体与金融投资结合的风险和监管需求,强调金融行业必须持牌经营,投顾机构应坚持长期主义,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237 2024-11-18 15:16

ETF大战正酣,主动基金的诸神黄昏?

近期,公募基金领域迎来了显著变化,A股市场首次出现被动基金持仓规模超越主动基金的情况,这被视为大势所趋,受费率优势、政策支持、资金偏好等多重因素驱动。尽管如此,主动权益基金并未完全失去其价值,被动与主动基金各有千秋,适应不同投资者需求和资金属性。未来,基金公司需持续精进产品创新,推动行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以赢得长期信任。

32 2024-11-04 15:47

牛市更难?买方投顾“三问”

大部分人亏损并非因为熊市,而是因为牛市时的盲目乐观。

51 2024-10-14 17:58

如何看待节后的A股

股市应反映中国经济实力,但个人投资者常因专业认知不足和情绪影响而难以跑赢市场。

289 2024-10-10 17:04

买方投顾,轻舟已过万重山

昨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基金投顾试点向常规转化,为投顾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5 2024-09-27 18:23

金融行业需要加油

金融行业的薪酬应与能力和贡献相匹配,以实现长期价值。

438 2024-09-23 17:27

情绪:投资业绩的隐形“杀手”

尽管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情绪管理能力,投资者可以在面对未来时更加胜任,从而在投资中获得成功。

0 2024-08-26 16:47

动真格了!监管精准拆弹“利差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出台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和《保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两大政策,旨在通过调整预定利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分红险与万能险发展等措施,有效解决负债端成本高企问题,加强资产风险管理,从而化解低利率时代下保险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4 2024-08-07 19:48

倪夏莲的“腔调”

61岁的倪夏莲在巴黎奥运会上虽然以0比4的比分负于23岁的孙颖莎,却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尊敬和掌声,她用自己的专注、热忱和乐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27 2024-08-05 16:14

财富管理行业的爱与忧伤

金融行业近年来面临投资者失望、行业贪腐案件增多等问题。

0 2024-07-22 18:31

量化:被驯服中的大象

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主观判断,通过量化方法找到期望收益的硬币,通过提高交易次数最终收益情况收敛于预期。

35 2024-07-01 16:53

险资投资:资产配置才是不二正解

国内寿险行业的利差损问题较为严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资产负债两端共同发力,负债端降低成本、投资端提升收益。

48 2024-06-17 15:53

利他的力量

企业只有坚持长期的利他主义,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正反馈。

21 2024-06-04 12:16
  • 杨峻

    金融资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