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鼓励现代物流发展,除了看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流也有增长物流费用、提高从业者收入、实现其价值的另一方面。
多数物流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并不突出,2023年统计近30%的物流企业全年亏损,平均收入利润率在3%左右低位徘徊。
国内试点中出现百花齐放,“一单制”发展出多单制,亟须顶层设计,统一规范。
下一阶段国企改革应根据三类企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顶层设计,对充分竞争性、垄断性和公益性国企一类一法。
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物流企业的服务定价没有正确反映物流服务的价值。
从国有物流企业整合的历史来看,既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现有几家公司业务和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业务战略选择和资源倾向重点十分关键,也是被整合企业十分关心的,另外国有企业整合还需承担人员稳定等社会责任,任重而道远。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催发了新消费经济、新商业模式,传统的供应链包括附随的物流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和冲击,物流突破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定位的发展框架,拓展以有效支付能力的个人消费者为服务对象,成功发展出电商快递、同城、众筹、共享和各类互联网物流平台,打造了传统供应链时代不具有的新型物流供应链,丰富完善了供应链的内涵和外延。
即使多部委认识到发展城乡配送需要相关行业政策合力建设,但在现有城市空间布局、市政基础设施、路网体系等既定条件上,城乡配送效率不高、发展不快的问题仍广泛存在,影响城乡配送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9日我做了一次回访统计,5-9日,全部回访35人中,入院12人,方舱5人,隔离点8人,待救8人(仍居家),自愈或缓解1人,死亡1人。
城市共同配送是城市物流业态发展的主要方向,集成了新消费经济升级转型和现代城市智能、集约管理的需求。
国有经济的低效会垫高社会生产总成本,不利于国家经济整体参与市场或供应链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计民生”的国有经济打开了一个市场化的渠道和窗口。
有些混改企业处于集团的产业链环节中,和集团其他成员企业处于上下游关系,存在协作关系,集团会统筹安排业务量、收入、利润目标。
国企经营管理机制建设和优化,比国资监管方式改革更复杂,来自股东层面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替代企业本身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
国企机制常被理解成犹如小卒子过河,只能前进,不能退出,实践中也缺乏退出通道和制度安排,因此国企活力难以完全发挥,市场动作容易出现变样走形。
笔者认为这些文件中具有改革实质内容的是国企功能界定和分类、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这三个方面。
在已经发布的文件中,管企业的部分很充实,但向管资本转型的部分则缺乏明确的思路,措施也略显薄弱。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