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普遍希望能够将这次座谈会的政策信号和成果,完整内化在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切实体现在执法实践中。
中国服务业近年来出现减速迹象。服务业发展缘何减速?如何破除不必要的供给约束,提升服务消费水平?这不仅事关中国经济短期复苏,也是关系到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的大事。
当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减少低效无效投资,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补贴,减少出口补贴,每年可以节省10万亿元级别的资金,用于补贴消费、提升社保、改善民生。
货币政策还有很大的宽松余地,而且应当在政策出台的节奏和步伐上更加果断,保证政策效力不被浪费。
形成以惠民生、促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扩大内需政策体系,以及新时期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
加快中国从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型的步伐,不仅是提升居民收入,实现消费繁荣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需要。
中国企业不仅要出海,而且要有出海战略,不能在海外市场一味恶性竞争、自相杀价。
我们尝试提出了“中国民营经济十论”,希望能够为中国民营经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发挥一点积极的作用。
对数字经济的信息态产品而言,产品开发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创造足够大的参与群体,才是软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
很多决策观念仍然停留在防止通胀、防止房地产泡沫、恐惧股市上涨、防范汇率贬值、不敢提货币宽松等过去式中。
今年的几个经济目标更重要的意义是其导向性作用。
只要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改变,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必然目标。
要通过创新发展,通过民营企业家的再度集体涌现,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繁荣阶段。
对资本逐利性的广泛误解,甚至把资本“污名化”的现象,是造成中国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信心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如何继续推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集中批量涌现,对于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稳增长、扩大就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面临人工智能和三维互联网的科技革命机遇,同时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总需求不足的长期挑战。
只有全社会都客观全面地认识新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角色、贡献和财富来源,才能打消民营企业家的顾虑,全面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推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真正大规模替代就业还没开始。
必须推动国民收入结构的转型,即把原来用于过剩投资、低效或无效投资的资金,逐步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转化为居民消费支出。
普通企业家通过什么样的新供给来创造新需求?在这儿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论,叫做从硬价值制造到软价值创造。
著名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软价值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央企业青联委员。曾担任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2010年起担任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2012年创办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2014年创办独立智库万博新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