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度投资的“体制病”,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还会造成进一步的投资过剩,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在新形势下,扩大内需不能再走老路,必须对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有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的作用,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劲的需求侧动力。
2023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的变量,一是疫情防控放松的快慢,二是稳增长政策的力度与结构。
为什么稳消费如此重要?如何稳消费?
一个低通胀高增长的时代可能结束了。
能够持续吸引人口流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珠江三角洲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城市。
衡量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标准应该是破除了多少非市场化供给约束、是否降低了要素供给成本、是否完善了市场化制度基础设施、是否促进了对外开放。
假设向6亿中低收入人口发放人均5000元消费补贴,规模为3万亿元,既小于2022年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也小于中央、地方财政合计赤字3.37万亿元的规模。
尽快将稳增长重点调整到以消费为主的方向上来,稳增长政策才能取得实效。
中国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可能复制发达国家旧路,而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不劳而获、盲目仇富的思想,坚决不走共同贫困的老路,多渠道培育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消费增长刚刚补上去年的作业,投资实际可比增速并没有真正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可持续性堪忧。上半年消费增长刚补上去年的作业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增速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比2019年同期增长9%,两年平均增长4.4%。
经济救助方向应该以中小微民营企业、出口和传统制造业为主,而经济刺激方向则应以消费、服务业、新经济为重点。
本次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程度和时间远远小于1929年大萧条,但短期影响或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和1987年股灾,企业只要千方百计度过2020年难关,2021年就会迎来新供给扩张周期。
软性制造需要感情、思维、灵感等软投入,这些软投入将会转化为专利、外观设计、know-how、商业模式等无形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软资产。有研究指出,当前跨国公司的收益已经主要来自软价值。
供给侧管理扩大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人为造成供应紧张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供给侧改革应以要素市场和垄断行业的改革为主战场,真的动奶酪,啃硬骨头。
著名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软价值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央企业青联委员。曾担任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2010年起担任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2012年创办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2014年创办独立智库万博新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