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下发《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同时,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预计未来数月PMI有望继续在扩张区间运行。在经济进一步回升的基础上,结构性牛市的行情也正在逐步形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新订单指数回升到50.9%意味着需求端处在扩张区间,虽然消费数据明显反弹,但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水平,需求恢复的力度和幅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总体看,供需回升都比较明显,需求的热度相对更高,随着春节过后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有望迎来开门红。
接下来,对于改善性、基础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仍然有较大施展空间。
但就短期看,需求不足结构分化的问题仍然突出,建议对二套改善性住房需求也给予降利率降首付比例的政策支持,提振信心。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专业人士,送上2023年金融市场十大猜想!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三重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也理应更加积极。赤字率至少应上升到3%的水平,专项债的额度也应提高到四万亿左右,而从刺激消费的角度看,明年应出台更多有直达效果的财政政策。
从需求角度来看,现在的房地产政策不需要过度加力,我国城镇化进程预计在2035年告一段落,不应过度增加杠杆透支未来发展空间,目前的政策更应倾向于让房地产软着陆,而不是回到过去的发展路径。
虽然目前鲍威尔表态仍显鹰派,但明年美联储加息会到一季度后停止,下半年开始降息。而从目前来看,美债收益率已经触顶。
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就业、收入稳定和预期问题。今年居民部门预防性储蓄增加,一旦经济形势稳定,就业向好收入回归稳定的预期,这一部分预防性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显著恢复和扩大消费。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体现精确、直达和精准的效果,考虑到目前处于内外货币政策分化周期中,明年宏观政策应继续重视已经开发出来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近日,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接受媒体记者提问,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其中提出针对住房、汽车、服务性消费等领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从房地产消费角度来看,未来还有很多政策值得去做,明年如何从需求端推动整个地产市场的复苏,对于稳增长、拉动需求的重要性都是比较强的。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会上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综合研判,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可能总体回升,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的轨迹。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会上表示,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恪守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当前无论是内部形势还是外部形势,都有实质性大幅好转。2023年中国可能会全面走向一个新的高质量开放,这一次,机遇大于挑战。
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认为,数据发布当日A股市场并未受到数据负面影响,表明投资者并未将11月数据不及预期看作经济下滑到开始。而2023年经济能否出现开门红,仍需财政货币等相关扩内需政策的支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数据显示,当前需求端收缩压力仍然较大,不过他预测,随着疫情后经济逐步恢复,宏观经济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迎来阶段性复苏过程。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