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乳业欲建标准化体系破解国标滞后难题,推动中小企业洗牌

第一财经APP 2018-08-14 15:13:47

作者:栾立    责编:乐琰

随着乳企增长转向创新产品,滞后的乳业国标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阻力。

随着乳企增长转向创新产品,滞后的乳业国标越来越成为行业发展的阻力。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从中国消费品标准化论坛上获悉,目前国家标准委发起的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公布了最新进展。据与会专家介绍,借助此次标准化试点机遇,应尽快破解目前国内乳业国标修订滞后的问题。

自2010年修订后,近8年来,乳业国标一直饱受行业争议。2010年,由于对部分关键指标限值规定过低,甚至低于1986年的旧一版生乳国标,而被称是拖了行业发展的后腿。

“有些说法比较极端,但当时的修订确实存在遗憾和不足。”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宋昆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时的标准考虑到实际客观情况,不可否认存在很多缺陷。

记者了解到,标准在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乳制品领域,国内主要执行的标准为3个部分,分别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从全局看,国家标准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他两个一般不发挥作用,但如今国家标准已经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

据宋昆冈透露,由于当初制定的国标标准太低,引发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不信任,所以包括伊利在内的国内知名乳企大多以企业标准来作为参考。如国标规定蛋白含量超过2.8克/100克即可,但企业的标准往往会到3.3克甚至3.5克以上。

作为本次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中乳制品行业内首家入选企业,伊利股份(600887.SH)执行总裁张剑秋告诉记者,伊利目前的企业标准已经高于国标,比如在检测规程上,伊利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了50%定了企业标准线,并在此基础上再提升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

2018年2月20日,意识到问题的国家农业部开始着手对老国标进行修订,并公布了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复原乳鉴定标准四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讨论稿,但截至目前修订工作尚在进行之中。

记者了解到,国标修订流程繁琐,时间较长,并不能反映产品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消费升级背景下乳业创业产品层出不穷,但国标修订滞后,导致大量创新产品无标准可考。

在2017年,伊利产品中,“金典”“安慕希”等重点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为45.7%;而当年推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9.2%。蒙牛乳业(02319.HK)的业务中增长较快的冰品和酸奶业务领域,也同样由新产品推动。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现在有很多新的产品,比如超级巴氏奶,修改工艺后发现,按照国标,其既不算巴氏奶也不算常温奶品类,面临尴尬境地,只能归类于身价更低的调制乳。

国家标准委农业食品标准部食品处处长于茜告诉记者,2016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开展消费品标准化工作,而本次启动伊利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希望其发挥技术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后结合行业发展能够研究国内外的标准差异,进一步提升行业标准水平。

而针对国标修订滞后的问题,业内希望推动建立国标+行标的标准体系来解决。

宋昆冈表示,改变国标现状会有难度,但目前行业标准方面应该创新,建立以国家标准为直接的标准体系,以行业标准为辅助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属于入门门槛,而行业标准应定义为推荐性标准,可以在国标的基础上制订出比国标甚至国际标准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对国标进行补充和提升。

值得注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仍存产业结构落后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数量还是太多,通过标准化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体行业水平。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至2016年末,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有627家,比2008年减少100余家,奶业企业前20强的市场份额为55%,中小企业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宋亮告诉记者,此前国内乳企兼并和淘汰的难度一直很大,一方面地方乳企受到地方支持,且围绕本地市场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大型企业也对这样的小企业兴趣不大。虽然行业标准不具强制性,但如果实施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门槛,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次洗牌。但反过来说,标准化从产品角度提升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也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中小企业升级,有利于中国乳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