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出现一定下行压力,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因素增多。在这一背景下,人民银行先后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8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他强调,未来要进一步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朱鹤新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绝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不搞大水漫灌,打通信贷投放渠道
“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无风险利率水平明显下行,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朱鹤新介绍了近期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三是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
从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指标看,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存款类机构间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从去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实际起到了“降息”效果。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流动性更多地聚集在银行间,但是信贷投放的渠道却并不通畅,并未顺利到达实体经济。
央行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社融增量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情况不及预期。
朱鹤新对此作出回应称,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对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货币政策要通过定向调整,鼓励金融机构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小微企业融资的领域去,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把目前比较宽裕的流动性引导到实体经济中,通过多种形式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包括信贷、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存兑汇票等一系列融资方法和工具,还包括债券、股票、资产证券化等,甚至可能同业业务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以非信贷方式提供资金。
朱鹤新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关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动摇;二是金融机构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务重心,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覆盖风险、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三是与其他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坚持不懈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是从长远看,通过改革的举措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疏通货币政策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朱鹤新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绝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调整MPA,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信贷投放
最近市场有一种声音,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的时候由于资本金占用,面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MPA)的掣肘。对此,朱鹤新表示,这个担忧是不必要的。
他认为,少数扩张过快的金融机构可能在这方面感觉到有压力,但是当前的MPA对总体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实际上是不构成约束的,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广义信贷增长的空间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总的来看,目前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监管要求,同时金融机构也在通过内源和外源多渠道补充资本,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于如何利用MPA考核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朱鹤新表示,MPA适时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参数上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方向性的东西做一些推进,通过正向激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据了解,4月定向降准后,人民银行在MPA考核中新增临时性专项指标用于考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并将节约的资金成本用于向小微企业让利。
在7月定向降准后,人民银行在MPA结构性参数中将考察范围扩展到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将获得更优惠的结构性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小微和“三农”等领域倾斜。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措施,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
对此,朱鹤新强调,资金的用途一定要规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流向哪里要说得清楚,金融机构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应建立台账,详细记录每一笔贷款发放的对象、类型、证件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用途等要素,并将台账按期报送当地人民银行。
不仅如此,朱鹤新称,人民银行会结合台账通过日常的监测评估、现场和非现场核查,对再贷款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支小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优先支持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将支小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切实传导至小微企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建议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提前布局,保持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满足财政、银行、居民、企业、金融市场等各领域的资金需求。
央行MLF净投放达到5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4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叠加当前外部冲击加剧的影响,权威专家预计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但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
当前降准还有空间,要灵活把握时机,发挥最大政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