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浏览器内核没有“中国制造”

第一财经 2018-08-22 22:28:23

作者:钱童心 ▪ 吕倩    责编:彭海斌

经过本土化运营与内核引擎加速,浏览器行业已然形成较为稳定且饱和的竞争格局,比拼更多是营销而非技术。

在中国,浏览器几乎成为每家互联网公司产品的标配。占据一定市场规模的浏览器包括360浏览器、猎豹浏览器、傲游、世界之窗、QQ浏览器等。

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让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诞生了第三次的浏览器之争。

不仅是消费类的C端用户面临移动化的转型,企业也面临移动化的转型需求。谁能坐稳企业服务市场的第一把交椅,针对更精准的企业服务市场推出定制化的服务,捕捉到发展机遇,谁就拥有未来。

发现企业新市场

根据百度统计,今年上半年的浏览器中国市场份额的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是谷歌Chrome浏览器,市场份额高达47%,占有绝对优势,IE11/9/8/7相加的市场份额为22%,QQ浏览器、2345以及搜狗浏览器的份额分别位于4%至6%,其他浏览器份额约占15%。

提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IE功不可没。IE一直专业服务于企业市场,从诞生之初就非常注重浏览器在企业级中的使用。但如今IE和系统底层结合过于紧密,IE每次版本的变化又存在极大的兼容性问题,使得企业每次升级都苦不堪言。

数据安全机构Duo Security调查数据显示,在2016年,有四分之一的企业还在采用过期版本的IE浏览器,近一半仍在运行微软XP操作系统,这将使得企业网络暴露于一大批安全漏洞当中。

尽管微软在2016年停止对IE 8/9/10三个版本的技术支持后,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升级到IE 11或者改用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替代方案。对此,信云科技创始人兼CEO柳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Edge跟原来的框架不太一样,微软也是通过停止技术支持的方式逼着用户升级。”

而对于中国大型企业来说,它们追求的是安全稳定,所以IE每次在发布新版本的时候,都会把老版本的内核带上。不过,如果微软不在开发和标准上尽快占据领先地位,那么随着C端用户市场的流失和开发人员对兼容性更强的浏览器偏好,微软在企业信息化服务方面将面临压力。

而中国新崛起的互联网巨头BAT也开始觊觎企业服务市场,不论是高调上市的阿里钉钉,还是腾讯推出的企业版微信。BAT加入第三次浏览器大战,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广义浏览器”概念,它们并不是“浏览器”,但却嵌入了浏览器内核,拥有读取网页的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微信HTML5页面。

不过,BAT扎根企业服务市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还是为它们的主营业务服务。比如百度想通过绑定企业关键词丰富搜索业务、腾讯抢占用户端入口为企业做营销、阿里钉钉更是用C端的打法进行跑马圈地,希望为2500万中小企业搭建企业服务平台。进军企业级市场也仍是试图通过新的产品形态延续老的战略——流量、入口。它们的服务更适合不太成熟的中小企业,但不能为较成熟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企业级服务,比如核心业务系统的移动化、数据安全等等。

“企业专属工作浏览器上面,集成了企业的应用、安全、可控和防止数据泄露等功能,也就是把浏览器当产品和解决方案来卖。”柳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和国内大多数浏览器主流商业模式不同,那些浏览器面向普通用户,通过控制入口、攒流量,卖广告实现盈利。”

柳峰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大多数浏览器都是通过浏览器B/S架构来做的,只需要通用的软件就可以,对开发者水平的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浏览器版本都较老旧,所以像360浏览器这类只提供支持IE8以下的版本,也是因为现实情况。

能够帮助企业监控使用其浏览器访问的数据流,并且企业在选择使用它的浏览器时,将无法打开其他浏览器。这种营销加技术的独特商业模式,使得一些走定制化浏览器的小公司得以在夹缝中生存。

柳峰认为,长期以来,政企高端用户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并没有专用的浏览器产品可以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免费浏览器强制提供的“额外服务”。

为何放弃自研内核

虽然有了这样的细分市场存在,却鲜有听说任何一家厂商标榜内核的“中国制造”。浏览器内核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浏览器来渲染网页的内容,将页面内容和排版代码转换为用户所见的视图,而用免费的开源内核进行二次开发,成为了降低成本的利器。

放眼行业,当今世界四大浏览器内核——微软 IE 浏览器内核 Trident、谷歌 Chrome 浏览器内核 Blink、苹果 Safari 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 Gecko——无一产自中国。

360 PC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梁志辉在谈到为何国内缺乏自研浏览器内核时表示:“在自主研发层面上,国内浏览器入局比较晚,而浏览器是一个需要大家遵守公开开放标准的产品,所以很少浏览器会改动内核。这些产品是基于开源社区驱动的浏览器产品, Chromium主要的代码是基于MIT license开源协议。从协议层面上,谷歌鼓励第三方基于Chromium代码进行二次开发,而且不要求二次开源。”

早年接触过云适配的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世界四大浏览器内核技术已然足够成熟并提供开源条件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重头自研浏览器内核并不具备充分的战略价值。

他称,既然是开源软件,在安全性上均有一定保证,漏洞基本都可以看得出来。此外,浏览器内核与CPU或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不同,后两者很容易出现安全后门等问题,自研的确更能保证安全性。

梁志辉表示, 首先,Chromium、Firefox这些产品是基于开源社区驱动的浏览器产品。Chromium主要的代码是基于MIT license开源协议。

从协议层面上,Chromium鼓励第三方基于chromium代码进行二次开发,而且不要求二次开源;从项目上,Chromium产品的发展是跟开源社区绑定一起的,无论是代码审核、bug反馈、需求收集、标准制定,都与社区深度绑定,密不可分。所以,Opera做了这么多年的浏览器,也许是为了标准支持和性能原因,最后也放弃自己的内核而采用Chromium内核;从产品精神上,Chromium就是靠开源的路子打败了闭源的IE。

因此,目前国内一般浏览器都会采用Chromium内核,如360、UC、QQ、搜狗等,均基于Chromium内核,或采用里面的Webkit/Blink引擎。

但是,梁志辉称,浏览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支持最新技术,因此,一款基于Chromium 49 版本的浏览器在标准支持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对于新技术,如web assembly,支持度会很差,对于webgl 2.0的标准支持度也不行。更重要的是,浏览器很重要的https证书体系,对数据传输的安全非常重要,Chromium在这方面是最激进的推动者。再者,一个旧的内核会有大量的0DAY漏洞未被修复。Google的开源浏览器内核三周发布一个新版本,三个月发布一个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网升级,超过六个月的浏览器在使用Google服务时会被报警提醒。所以,一个浏览器产品除了在产品体验的优化以外,对版本的快速跟进非常重要。

360在《中国为什么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一文中,表达了国内没有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的几大原因:

首先,错过了HTML4制定标准的时代;

其次,成本太高,Google最多时候调动超过1000个硅谷的程序员集中力量去开发出Chromium内核的浏览,从2008年算,至今已花了10年。按湾区程序员25万美元年薪算,一年研发工资近3亿美元,10年就是3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推广成本更是数倍于研发成本。

最后,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个开源项目,从授权协议上,它们鼓励基于已有的技术去做技术创新,而不是重复发明轮子。

市场逐渐饱和,同时又深陷同质化泥淖,技术创新与商业盈利之间如何平衡,是摆在国内浏览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位前微软人士则直接地表示,国内企业更多地考虑投入产出性价比,侧重于商业化方面的盈利,并没有足够耐心从头开始研发一款完全自研的浏览器内核。从技术背景来讲,世界四大浏览器内核也的确提供了完美的“偷懒”条件。

于是经过本土化运营与内核引擎加速,浏览器行业已然形成较为稳定且饱和的竞争格局,比拼更多是营销而非技术。

“基于目前微软和谷歌等大厂提供的通用软件,有中国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定制开发,用作专营的软件,只要市场认可,这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柳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不过,这些浏览器也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此,柳峰承认:“要谈浏览器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等核心诉求并不现实,因为底层的操作系统也都不是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再安全也无助于整体的安全性,最多是在应用环节上加了一层保护而已,应用可控。”

赛迪顾问软件分析师许祥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府与企业考量的出发点不同——政府更多考虑安全性问题,因此主打“自主可控”的安全浏览器对他们吸引性更大;而对浏览器企业来讲,推出一款抢票软件吸引的用户下载量便足够大,不需耗费更多人力物力重新研发一款浏览器内核,从性价比上考量确实是不合适的。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