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迎来利好政策,但率先出炉的并非此前流传的“将地方债风险权重降低”,而是主要针对承销环节的政策落地。
9月4日,第一财经记者从接近银保监会人士处获悉,近期,银保监会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承销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目前文件已经下至地方银保监局。根据《通知》要求,银保监局将通知转发辖内银保监分局和法人金融机构,但截至记者发稿,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部门人士表示,银行尚未收到通知。
《通知》显示,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兑付方式由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变为省级政府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管理比照国债实行余额限额管理。为适应这一新情况,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地方政府债券参照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不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2]16号,下称“16号文”)相关规定。
“对偿债能力强的地方是利好,毕竟地方债发行是财政部统一管理下的安排,风险一般是可控的。对一些财政实力薄弱的地区,新增地方债本来就发行有限,因此影响主要体现在,存量地方债务只能靠政府自己解决,想利用债券融资支持存量项目发展不太容易。”一位银行业人士称。
上述接近银保监会人士表示,《通知》一定程度上对银行是利好,有利于引导银行严格约束预算法实施后的地方融资行为,能在国家财政一盘棋的债券管理政策导向下扶优限劣,降低银政合作和债券投资风险。《通知》同时放开了监管对银行一些非审慎指标的“管制”,给予银行更大经营自主权。
银行投资主承销地方债20%限制取消
根据“16号文”,商业银行投资部门投资于(计入会计分类为可供出售债券、持有至到期债券或应收款项类债券)本行所主承销债券的金额,在债券存续期内,不应超过当只债券发行量的20%,同时应满足其他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监管要求及内部管理规定。
此次,银保监会《通知》称,地方政府债券参照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不适用于上述规定。
“国债按照一般性存款对待,不存在上述20%的比例限制。”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知》利好银行购买地方债,此前“自投自买”模式有20%比例限制。而此次《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债券参照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意味着商业银行用来投资地方债的额度更大。
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以前由于“16号文”“20%”的比例限制,部分银行存在“自己发,别人买”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认为,根据《通知》,以后银行“自发自买”地方债的“包销”比例将有所提升,有助于提高地方债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李虹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信用级别上看,国债一般认为是无风险债券,如果银行承销地方债也被认为是参照国债,地方债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发行量将继续增长。
上述股份行资产管理部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银行以后在购买、承销地方债上,资本消耗与风险权重方面或将迎来利好,进一步鼓励银行购买、承销地方债。
风险权重调低尚不确定
近期,银保监会近期三度要求打通货币传导机制,从“无还本续贷”到“信9条”,要求大行发挥“头雁”作用,银行地方债也随即迎来利好政策。曾刚称,《通知》同时还会降低地方债发行成本,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表现。
此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加快地方债发行和使用力度。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份地方债发行额达到8829.7亿元,较7月增长16.65%。
曾刚认为,《通知》还将增加地方债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稳定经济。下半年,稳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下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重点,地方政府支出是重要方面,在这个时间点出台《通知》恰逢其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知》与此前市场流传的“地方债风险权重调低”不是一回事。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在近期调降至零。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显著提升地方债吸引力,银行配置需求将显著提升。
但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银行业人士及接近监管人士处确认,目前尚未下发有关通知。曾刚也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通知》只是放宽地方债投资比例,与降低风险权重不同,目前地方债风险权重依然高于国债。
一位中金银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知》是否利好银行购买、承销地方债,主要看风险权重,此外税费已减免,是否积极配置,还要看单家银行自身的意愿。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通知》对于银行承销、购买地方债的意愿还不好说。”他认为,目前《通知》只涉及承销环节,相比之下,银行更看重持有地方债环节是否沿用20%的风险权重。此外,地方债风险权重是否能调降至零目前还不确定,主要原因是调低地方债风险权重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相关精神有所冲突。
尽管接下来政府负债率会上调,但不代表财政或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发生变化
为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财政部将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并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
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前三季度地方付息占广义支出比重约4.5%,地方付息压力较此前上升,但总体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