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医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对此,陈列平的同事、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耶鲁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傅新元在朋友圈里转了一段陈列平当天早上接受《自然杂志》Nature采访时的一段评论。
陈列平说道:“我们都觉得这次发奖的逻辑混乱,首先CTLA-4并不是詹姆斯-艾利森发现的,而是法国人Pierre Goldstein发现的,而CTLA-4的抑制作用也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免疫学家、Parker癌症治疗研究所(Parker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CEO Jeff Bluestone发现的,艾利森只是首次将其作用联到癌症治疗方面,这是他的贡献。而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但是机制并不是他发现的,肿瘤治疗更是与他无关。但这两位在宣传鼓动方面确实胜出我很多。所以我认为,对工作的宣传要比工作本身重要很多。”
此前,陈列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中国人不擅长讲故事,不擅长将复杂的科学变为简单的概念去让人们接受,这一点可能是我们最大的缺陷。”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后的发布会现场,有记者提问评委会,为何未把奖项颁发给另一位同样在免疫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耶鲁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免疫学部联合主任陈列平教授。对此,评委回答道:“我们把候选人分为获奖的和未获奖的,我们只针对获奖的候选人做评论,有大量的未获奖的候选人同样在这些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们的资料大家可以从诺贝尔的网站上搜索到。”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王俊博士也在朋友圈声援陈列平教授。他评论道:“恭喜艾利森和本庶佑,他们都是免疫领域的先驱,但是肿瘤免疫免疫调节分子的奖项没有发给陈列平教授,是诺贝尔评委会的重大失误。这就好像当年TLR(Toll样受体)的奖漏掉了同是耶鲁的Ruslan教授,DNA双螺旋结构的奖漏掉了女性科学家Franklin教授一样。”
他还表示,陈列平在肿瘤免疫领域工作的三十年间,是真正做出创造性工作的科学家之一。陈列平从1992年首次将B7分子引入肿瘤治疗,一直到发现4-BB,PD-1和PD-L1以及很多新分子新途径的抗肿瘤功能,奠定了肿瘤免疫免疫调节分子领域的基础。“这些贡献远远大于PD-1/PD-L1,拯救了无数肿瘤患者,意义也远超诺奖。”王俊博士说道。
一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在上海的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诺贝尔将可能有他们的圈子,不是圈内人很难入他们的‘法眼’。”另一位中科院神经所在北京的研究员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说明华人科学家还是很受忽略,因为话语权的关系。”
虽然AlphaFold-3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此前谷歌并未完全开源给科学界使用。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明白物理定律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但为了在理解宇宙方面取得快速进展,我必须拥有物理直觉。”
在刚刚过去的诺贝尔奖颁奖季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Daron Acemoglu的研究揭示了AI不那么“美好乐观”的一面,他提出,如果AI不受监管且继续沿着目前的轨迹发展,将可能产生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危害。
在20世纪的100年里,女性获奖者只有区区9个人,起码有一半已经被遗忘。
本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运气最好且才能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