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长苗圩18日表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并加速向各领域渗透的当下,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成共识。我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日趋完善,预计至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苗圩说,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其作为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带动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加速升级。
我国主流车企纷纷向智能网联车型转型,在主流车企的推动下,我国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趋势不断深化,汽车电子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核心部件,车联网的普及率提升有望推动汽车电子装配率有望提升,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类苹果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专注于部件级的优质企业。
2018年8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委托,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试行)》,道路测试是新车型获得生产和运行资质的必需环节,尤其对于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而言,道路测试是自动驾驶车辆积累测试数据、不断提升自动驾驶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推动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从2017年底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出台了地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规定。同时,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正式出台了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的总体规定,从政策上给予智能驾驶“合法身份”,并将有效推进智能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为商业化铺平道路。
在政策以及技术的支持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将长期受益,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路畅科技(002813.SZ)、千方科技(002373.SZ)、四维图新(002405.SZ)以及索菱股份(002766.SZ)等值得关注。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本次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规模及专业观众、国际展商比例等重要方面,均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该大模型采用端到端多模态架构,将语音理解、音频推理与生成统一建模。
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89.6万辆,同比增长18.3%,产量居全国第7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1万辆,同比增长58.4%,自4月以来产量稳居全国第4位。
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行业垂类大小模型244个,高质量数据集158个,并打造了国产化专区、具身智能、智慧电网等特色行业化专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调2025年装机规模预测,由215GW至255GW上调至270GW至3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