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陆续问世,第二批基金也获批在即。面对养老目标基金这一全新领域,不同基金在策略上各有侧重,也有不同养老保险产品的选择,投资者该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天天基金养老论坛上,多位参与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设计、发行和管理的公募人士针对投资者关心的上述问题各抒己见。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养老缺口很大,养老投资要从年轻开始;第二要投资的话,要做长期投资,而且年轻的时候股票多投一点;第三要选长期投资理念的管理人。
选长期投资理念的管理人
选长期投资理念的团队,是与会多位公募人士的共识。窦玉明认为,养老是长期业务,需要制造商和销售商都用长远眼光看待,一是管理人应具备较强的综合投研实力和过往业绩纪录,“养老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所以要选长期历史业绩比较好的。中国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选过去半年业绩比较好的基金,但经常是过去半年冠军未来半年可能就是垫底的,这个大家要引以为戒。”二是管理人应具备丰富的资产配置经验。三是管理人的治理结构应能够保证战略和团队的稳定性,以匹配养老业务的长期性。
资产配置也是公募基金看重的能力,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李松林提出,当前已经进入资产配置的时代,资产配置是投资收益的决定性因素,收益贡献占比超过80%并呈现上升趋势。养老投资是一项长期且持续性的投资,为了抵抗通货膨胀以及保证未来养老生活的品质,对于养老投资的收益也要具有一定的要求。“长钱应长投”,养老产品投资者同时面临着投资品种波动的短期风险和投资回报不达预期的长期风险,需匹配长期具有高回报的资产。
基于此,李松林对如何选择机构来进行投资服务指出了四点:强大的投研能力,优秀的过往业绩,稳定的组织架构,完善的风控体系。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投资者也应当提升个人投资理念。窦玉明指出,投资者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高买低卖,二是在不同产品之间来回折腾。养老目标基金是所有产品的替代、最简化的模型,对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什么能力最重要
除了基于长期投资的理念,机构的投资能力也非常重要。广发基金副总经理魏恒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养老FOF(基金中的基金)领域的领军企业要承担起服务居民养老的社会责任,必须具备五大能力:核心的是资产配置能力,二是底层资产的供给能力,三是基金的筛选能力,四是低成本的投资能力,五是风险管理能力,这五个方面是综合的整体。
窦玉明认为,养老投资有几个层次,一是要做资产的配置,二是基金经理的选择,三是基金经理选股票的能力。要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本质来讲还是选股的能力,真正取得业绩不是靠单个基金经理,而是靠整个公司的实力。
基于此,窦玉明认为选择公司比选择单个产品更重要。选择公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队历史的总体长期业绩,至少要看五年以上,不要看一年,也不要只看一个基金经理;二是团队的稳定性,不仅看基金经理也要看高管团队;三是看股东结构。
工银瑞信副总经理郝炜补充说,选基金公司要看公司治理,如果股东是基于短期的考核,管理层对下面也是这种要求,那么对要做20~30年的养老目标基金来说会是致命的问题,所以有没有稳定的股东、稳定的管理层、长期的考核机制是最基础的。
选养老保险还是基金?
同样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产品,养老保险产品面世已久,也广泛为投资者接受,而养老目标基金刚刚起航,面对不同的产品,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从风险收益特征来看,魏恒江认为,养老保险以保障功能为主,多为固定收益或有保底的浮动收益类产品,产品收益率一般不高,风险较低,大多具有较为明确的未来收益。养老目标基金的定位是养老,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公募基金一直以来受到严格的监管,不能保本,也不能承诺收益,这一点与养老保险产品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养老FOF产品在承受一定风险和波动的基础上,争取尽可能高的收益。
魏恒江也指出,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目标基金其实是可以互为补充的,而不是绝对排斥的,投资者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财产状况、年龄段等不同情况加以选择。
银华基金总经理助理肖侃宁表示,作为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类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它更多强调的是安全性,主要会通过万能险的方式提供一个相对比较确定的收益。对于养老目标基金,它不能承诺投资者安全或者说保底收益,而是通过一种资产配置的方式和风险管理的体系来实现长期的养老替代率提升。所以简单地来讲,保险和基金的区别就在于它们风险收益不同的特点。
因此,肖侃宁建议个人投资者,年龄较轻的年轻人可能更适合去投资养老目标基金,获得一个长期的回报。对于临近退休的或者说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可以通过相对比较安全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获得一个稳健的回报。
嘉宾为黄金市场建设、投资及提升定价能力献计献策。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和去美元化工具,在当前经济和政治环境下仍具有重要配置价值,但投资者需警惕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券商机构分析,关税政策短期内或压制市场风险偏好,但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优势正在加速显现,政策空间的充裕性、科技产业的成长性等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支撑。
美股本周将面临双重挑战。
改革需要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推进,从根本上重构社保领域的博弈结构等,即加快实现养老保险从碎片化向一致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