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年初就首批签约参展进博会,美国GE说中国是战略重地

第一财经 2018-11-09 00:10:29

作者:邹臻杰    责编:汪时锋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对于城镇化、清洁能源、科技医疗、“互联网+”,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制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这为GE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进博会上,一批全球企业与国内采购团签署多项合作,其中不乏众多熟悉的美国企业身影。与中国市场拥有几十年渊源的通用电气(GE)便是其中一家。

GE与中国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1906年,GE就开始发展与中国的贸易,是当时在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公司之一。一百多年来,GE不断通过自身业务整合和转型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目前,GE在华拥有20000多名员工,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有 30多家制造基地和30多家合资企业, 在其中8个城市拥有研发团队。2017年,GE在中国的订单额达到81亿美元。

燃机合作由来已久

今年,GE积极响应并全力参与首届进博会,并在年初就成为了首批签约参展的企业之一。

“此次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GE全球高级副总裁段小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当智慧遇上机器”是GE此次的参展主题。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500平方米的区域,GE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产品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来满足中国在城镇化、清洁能源、医疗、“互联网+”,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这几个方面的巨大市场需求。

其中,GE在重型燃机方面的展示是此次进博会的一大亮点。

在进博会首日,国家电投牵头由漕泾热电向GE采购“9F燃机部件、改造和服务”,该燃机将有助于具有超低排放优势的漕泾电厂进一步挖掘现有电力资产价值潜力,提升业主机组安全性、可用率及经济性。

重型燃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截至目前,GE HA级燃气轮机的运行时数已超11.8万小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燃气轮机机组,并在近70年的时间内持续领跑全球燃机市场。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GE与国家电投合作范围广阔,覆盖多种发电形式,包括燃煤电站、燃气电站、核电、水电等,即有新机提供,又有服务支持,服务于电厂的全生命周期。本次9F燃机部件、改造和服务采购框架协议即是例证。

“GE与国家电投的合作由来已久,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外高桥电厂。而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巴基斯坦的胡布项目中,国家电投首个海外控股自主开发建设的大型煤电项目,三大主机都是采用GE的设备,并且全部由GE中国的公司生产。”GE全球副总裁杨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目前,GE已经与哈电合资项目签署协议,在河北秦皇岛建立燃机制造基地,合资项目将专注于GE 9F及9H级燃机和部件制造,并通过哈电和GE进行销售。它将加快GE重型燃机的制造与服务速度、降低制造与服务成本,并提高国内重型燃机项目的执行效率。

中国仍然是GE的战略重地

除了在燃机领域的合作,GE此次在进博会上可谓签约不断。

11月7日,中国华电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与GE签署多项采购合同及合作协议;同日,海南航空与GE签订两项采购备忘录,达成两款发动机的采购意向。

GE展台现场,一台巨大的发动机模型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这款名为LEAP-1A的发动机模型由首家客户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提供,主要用于A320机型。GE展台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GE的这款航空发动机模型很少在展会上露脸,“本来这台模型已计划运往杭州,但被‘半路拦截’,来到了进博会的现场,体现了GE对进博会的重视。”

与此同时,GE医疗还展出了包括Revolution CT, SIGNATMPET/MR, 3.0TSIGNATMPioneer MR, 介入手术机器人IGS730、Voluson E10四维妇产超声等高端、智能设备和相关技术。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对于城镇化、清洁能源、科技医疗、“互联网+”,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制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这为GE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GE在全球180多个国家有很强的本地运营团队,其全球的营收有三分之二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市场。

“GE对于国际贸易的立场一直是一致的——GE支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政策,我们相信开放、公平的贸易竞争有利于创造价值、提升经济活力、推动创新。”GE全球高级副总裁段小缨说。

谈到与中国市场的合作,段小缨也表示,中国仍将是GE全球板块中的重要战略市场,同时也是GE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GE中国在业务板块上将聚焦航空、发电和可再生能源三大领域,将继续推行在华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本土化、全速数字化与全球合作伙伴,以抓住中国新一轮的市场机遇,与中国经济和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