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严审助力IPO“新常态”:全年新增申报103家完成上市96家

第一财经 2018-11-18 19:40:32

作者:袁子懿    责编:黄向东

截至11月16日,2018年A股市场共有96家企业完成上市,仅为上年全年的四分之一。

2018年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A股IPO有两大明显变化,一是IPO“堰塞湖”现象逐步得到解决;二是发审委IPO审核的步伐放缓变稳。

尽管IPO的排队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证监会对于IPO从严审核的态度却一直没有改变。11月16日,证监会对外通报,2018年上半年,证监会在做好日常发行监管工作的同时,分两批对17家IPO在审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不难看出,证监会审核的从严态度没有变化。”

截至2018年11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282家,其中已过会34家,未过会24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36家,中止审查企业12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190家企业撤回IPO申请。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对IPO的态度在解决申报企业“堰塞湖”的问题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IPO审核数创三年新低

尽管近些年IPO严审的态势一直保持,但证监会上半年IPO检查中依旧发现了企业和保荐机构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

证监会披露,目前已向稽查部门移交1家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线索,该企业主要涉及涉嫌虚增外销收入、出库单与物流单信息不一致、涉嫌提前确认收入、实际控制人涉嫌体外代垫发行人成本费用、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问题。

另外,证监会对3家保荐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这3家机构主要涉及对发行人存在的个人卡资金去向未进行深入核查,未能发现发行人存在账外账户,存货监盘程序执行不到位,银行借款函证程序存在瑕疵,未充分关注发行人大额资金支付管控不规范,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违反有关规定等情况。

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证监会已告知发行人及中介机构,督促其在后续工作中予以整改。

上述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从严监管的态势下,券商投行机构的压力的确不小,但是同时能在这个时候将IPO发行尽量规范化,保荐人将发挥“守门人”的角色,对于整个行业未来的规范发展也有一定的助力。

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479家,其中373家通过首发审核,84家被否,12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77.9%,被否率为17.5%,另有10家取消审核。

而2016年全年,发审委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270家,其中247家通过首发审核,18家被否,被否率不到7%。

对比前两年,今年无论是IPO审核速度还是发放新股发行批文的速度都有所放缓。2018年至今,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169家,通过率也是创下了近三年新低,通过率为58%,被否率达33%。

从审核速度上来看,发审委曾在今年1月份的一周内审核18家公司的IPO申请,但在2月份之后审核数量逐步减少,下半年审核企业的速度基本保持在每周3家。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方面,截至11月16日,A股共有96家企业完成上市,仅为2017年的四分之一。

事实上,目前IPO的趋势验证了去年年底行业对2018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将会适度放缓的预测。去年年底,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2018年将会继续贯彻全面从严的审核逻辑。

190家企业终止审查,超过新增申报数

上述投行人士提醒,尽管目前正常排队的企业相比去年同期锐减,但终止审查的企业也比去年更多,也就是说,“堰塞湖”的消失,有一部分原因是IPO待审企业“大批撤退”。

截至2018年11月15日,仅有236家企业处于待审的状态,还有12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终止审查的企业达到190家。

证监会上半年针对IPO企业的现场检查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就出现多家企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通过梳理撤回原因,证监会发现上述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法律瑕疵未解决、会计处理不规范、行业前景不明朗、持续盈利能力薄弱等问题,反映部分企业仍存在带病申报、抢跑占位情形,同时也反映部分中介机构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核查把关不严格等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除撤回数量锐减外,今年以来IPO还有另一特点——申报企业数量的大幅降低,截至11月9日,新增申报企业仅有103家。

一位来自上海的券商董事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今年能明显感受到,正在进行的IPO项目相比以往的确吃力一些,但相比前两年,今年在谈的项目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股权规范等问题上,都更有竞争力。从监管层的角度来说,肯定希望未来市场中有质地更好的企业进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