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连片贫困区到买全球卖全球,山东临沂崛起之谜

第一财经 2018-11-18 21:38:19

作者:李攻    责编:计亚

临沂商城之全,令人咋舌,这里“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在“汽摩配件城”转一圈,自己买来配件就能组装成汽车。

凡是被称为革命老区的地方基本都具备同样的特征:交通不便、人民贫穷。山东临沂当然曾经也是这样。

记者第一次到临沂采访还是20年前。当时京福高速公路还没有开通,走的是沂蒙大道。即使这条当时看起来比较便捷的大道,记者从济南到临沂也走了近7个小时。“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这种描述是临沂当时的写照。

但今天,情况已经完全改变。2017年,临沂国际商城的市场交易额达到了4551亿元。以临沂市全部人口1124万人计算,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就是4万元。要知道,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流通领域是利润比较高的。这么庞大的交易额能给临沂人带来多少收益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40年,临沂从交通闭塞的北方小城,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物流覆盖面最广的市场集群和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物流基地,赢得“商贸名城、物流之都”的美誉。目前,临沂有专业批发市场100多个,辐射全国所有省区市,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条大河带起的江北水城

几乎每个到临沂的外地人都会被邀请去看看沂河美景。这也是“大美临沂”的根本所在。

用烟波浩渺这个词来形容沂河并不为过。因为临沂市区的沂河其实形成了一个湖。这在缺水的北方地区,尤其是临沂市区突然出现了这么大的水面,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事实上,“沂河湖”已不单是一个景观带,更是临沂市区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

“沂河湖”之所以能形成,是因为河上筑起的橡胶坝。最早的小埠东拦河橡胶坝,于1996年1月动工,1997年1月竣工。工程总长1247.4米,橡胶坝全长1135米。拦河坝最大蓄水量为2830万平方米,回水长度10.8公里,橡胶坝水利枢纽工程在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时,拦蓄成1.6万亩景观水面沂河湖,成为全国著名水利风景区。

关于这个工程的起因和主持者,很多临沂人已经说不清楚,临沂人说,当初是民盟提出了议案,具体谁拍板建设的,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无论如何,这个决策是应该进入临沂史册的。因为这使得沂河不但是临沂市的母亲河,更成为了一条经济河。

在人们的眼中,“水”即意味着“财”。当人们徜徉在沂河边上时,会忘却过去对临沂“土气”的印象,周边竖立风格迥异的建筑,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想起上海的浦东。这是临沂的未来。

沂河综合治理工程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滨河湿地公园、双月湖湿地公园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经成功举办了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美澳滑水邀请赛、世界杯划水锦标赛等国际赛事。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临沂像一座江南美丽的大城市”。

宽阔的水面已经不是临沂市区的“独享”。临沂大力实施“生态水城”建设,以沂河边、沭河为骨架构建“大水网”,沿沂河、沭河建成380公里的堤路,在沂沭河干流建了拦河闸坝27座。

买全球卖全球

今年10月31日,“齐鲁号”欧亚班列首班开行仪式在临沂济铁物流园举行。其前身是临沂至莫斯科重去重回中欧班列,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临沂车务段、临沂中欧国际班列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开行。山东省决定对省内中欧、中亚铁路货运班列进行整合,以“齐鲁号”统一命名。“齐鲁号”欧亚班列首班开行仪式在临沂举行已经说明了临沂在交通物流方面的地位。

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临沂也是山东采购分团的重要“一团”。临沂市充分发挥临沂商城商贸物流优势,组织临沂商城进口商品城、华强建材等市场,九州集团、开元超市等大型商超,银凤陶瓷、金正大、金沂蒙、金胜粮油等大型外贸企业参会采购。

从1978年开始,一部分外地商人和当地农民在临沂西郊汽车总站附近自发摆起小地摊,这是临沂商贸物流的前身。到1982年,建起了山东省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西郊小百货市场,时称“西郊大棚”,次年建成全省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之后陆续建成服装、鞋帽、家电、家具、五金、车辆、塑料制品、文体用品、农副食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形成集群效应。

到了2000年,通过改造提升和培育新业态促进了商城蓬勃发展,商品销往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天有30万客商进行交易。2008年获评“中国市场名城”,2011年获评“中国物流之都”。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作出批示,支持推进临沂商城国际化。随后国家各部委出台一系列支持临沂商城国际化的优惠政策。2013年省政府启动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山东省要求临沂打造国家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区。目前临沂商城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超过4550亿元。

临沂商城之大,令人眩目;民营企业之多,令人惊叹,如果在每个店铺停留1分钟,逛遍所有的门店,不吃不喝也需要48天;临沂商城之全,令人咋舌,这里“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在“汽摩配件城”转一圈,自己买来配件就能组装成汽车。这就是临沂商城的现状。

数字显示:40年来,临沂GDP年均增长13.2%,快于同期全国3.7个百分点;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04年成为首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人均过万元的革命老区城市;2014年,成为全国第29个工业产值过万亿元的地级市;目前,综合实力列中国城市GDP百强第46位,已连续4年上榜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同时,十八大以来,临沂市政府就业资金投入年均增长10%,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约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5万人。到2017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30元增加到634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6年的742元增加到3326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85.5元增加到12613元,分别增长120倍、45倍和148倍。

临沂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到改革开放前,临沂市大中型企业只有11家,工业总产值只有9.3亿元,这当然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当时叫全民企业。而到了2017年,临沂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5.27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出口395.1亿元、民间投资3187亿元,分别占到全市总量的97.83%、80.4%和84.6%。

临沂“阵痛”

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临沂也经历过“阵痛”,这主要是环境问题。

就拿罗庄区来说,上世纪末,陶瓷产业是罗庄区的主产业,2000年前后,罗庄建陶产业产值占到了罗庄区GDP的45%,其中内墙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而这一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让人头疼。绿树成“白树”,半空灰蒙蒙,地上尘厚积鼻咽受刺激,车间里扬尘飞舞,一步一“脚印”,运输便道上坑坑洼洼,被洒落的陶泥、煤粉染得又黑又黄。这是很多罗庄人抹不去的印象。

同时,山东临沂和江苏的一些县市前些年几乎每年都因为水污染问题“打仗”。临沂市沂河和沭河的上游,双方为两河的水污染问题争执不已。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观。治河方面就不用多说了,“江北水城”的建设成果已经说明很多。

从2015年实施新环保法开始,罗庄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退城进园”工作,明确利用3年的时间,逐步淘汰关停落后产能60%,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智造”,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北瓷都”,实现“南有佛山,北有罗庄”的长远发展目标。

今年的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7年,临沂市)综合运用“三个工具”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8460家,淘汰钢铁产能120万吨、化工产能220万吨、非煤矿山产能900万吨,改造提升建陶生产线1.2亿平方米,解决了一大批污染重、有安全生产隐患的老大难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