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莫让上市公司回购成“套路”

2018-11-21 22:13:38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不能让上市公司回购成“套路”,有损投资者信心修复。

最近一段时间,A股受内外环境影响持续低位运行,上市公司回购因对投资者信心的积极影响而被寄予厚望。然而,部分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在回购的同时减持,且减持股份超过回购,引发不少关注。

上市公司英威腾近日公告,今年5月22日至10月31日,其实际控制人黄申力、董事杨林大量减持,分别减持976万股和407万股,涉及金额约为5500万元和2800万元。而在此之前,英威腾决定进行股份回购,根据计划,英威腾拟以4000万元至1亿元资金,最多回购1183.44万股。公司日前披露,截至10月31日累计回购约905万股,回购总金额为4377万元,仅为黄申力、杨林减持金额的一半左右。类似在回购期间大幅减持的还有亚光科技、维维股份等上市公司。

近期A股低迷影响因素较多,既有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有国内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发的市场预期不确定性增加,造成入市资金观望。同时存在股权质押这一诱发因素,诸多上市公司质押股份较多,随着市场持续下行不断逼近甚至跌破平仓线,对市场流动性带来较大冲击。正如刘鹤副总理所言,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现象。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缓解股权质押风险,这几个月各地国资相继入场驰援,监管层相继出台政策并就资本市场相关问题喊话,股份回购则是上市公司层面的重大措施。

为给上市公司回购扫清政策障碍,上月底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公司法有关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了专项修改,涉及增加股份回购情形,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等,以及完善实施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和建立库存股制度。此举被业界认为是对上市公司回购的“松绑”,因为此前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主要限于注销。

统计显示,自政策“松绑”至上周(11月18日)的仅仅二十来天,发布与回购股份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达107家之多。很明显,这与股份回购得到政策力挺密不可分。然而,部分上市公司这边出资回购,股东却在那边大举减持,难免引发诸多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不能因为主要股东在这种场合减持就加以指责,因为只要股份并非限售,又提前公告,股东自然有减持的权利。A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朝着成熟资本市场前行,而自由买卖正是成熟资本市场奉行的交易原则。而且,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在股权质押逼近平仓线时,通过减持获得流动性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在公司回购之时大幅减持,且从A股目前发生的几例来看,减持价格往往高于回购价格,也不可不查。因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尤其是实际控制人拥有信息优势,很容易利用股份回购的利好,为其减持提供掩护,甚至进行内幕交易等损害其他投资人利益。也就是说,公司高管决定什么时候进行股票回购、什么时候进行公告,对于那些拥有大量股份的内部人士来说,很容易利用内部消息在高点减持,让散户投资者和国外投资者接盘。

因此,对于资本市场监管者而言,需要重点关注大股东是否利用手中的投票权,对股份回购的决策、实施等行为进行支持,为其减持带来有利影响,甚至形成内幕交易、套利的双重嫌疑。一旦发现有上述现象存在,应及时对上市公司回购期间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规范。

总之,在目前A股低迷、政策呼唤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之时,对于同时出现的主要股东减持现象,既不必无端指责,也不可不查,尤其不能让上市公司回购成“套路”,有损投资者信心修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