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券商成立纾困资管计划,为民企纾困资金“弹药”越来越充足。平安证券宣布11月22日宣布,拟成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纾困资管计划,并推进纾困专项债承销,通过多项举措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
平安证券称,将以自有资金结合银行、保险、资管等内外部资金及社会资金,成立资管计划,基于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筛选适合的标的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资。
平安证券还称,将与地方政府平台、地方国企合作,为其承销纾困专项债,解决地方政府资金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资金渠道,构建良性的纾困生态。
在提供融资的同时,平安证券还将跟进债务、并购重组,以及财务顾问、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综合服务, 在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为企业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
“针对目前出现困难的民营上市公司或者其股东,将通过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产品。”该公司人士称,将综合运用大宗交易、竞价交易、股权、债权投资,以及参与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多渠道化解因流动性问题造成的风险。目前,该公司已陆续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随着各项纾困方案的逐步落地。
在此之前,已经多家券商陆续成立纾困资管计划,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公开信息显示,迄今为止,已有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天风证券、国元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多家券商,披露了参与成立民企纾困资金出资额等信息。其中,银河证券计划联合国企、金融机构、大型民企等,发起成立总额600亿元的基金,解决民企融资问题,其首期金额200亿元。此外,西部证券计划发起设立的民企纾困基金也到达100亿元。而广发证券等11家券商联合成立的支持民企母资管计划,规模也达210亿元。
吴清表示,对于确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监管包容度,帮助纾困解难。
回应了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的市场期待,有利于更好地稳定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
净值化、独立性、透明度。
湖北出台政策,要求“坚决整治远洋捕捞、粗暴执法、以罚代管等现象”,并严厉打击对企业的诋毁、贬损等侵权行为 。
严禁以提前终止为由将特许经营转变为通过建设—移交(BT)模式变相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