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因编辑婴儿引争议,海外怎么看?

第一财经 2018-11-27 08:52:44

作者:黄宇    责编:王蕾

许多国家,包括英国,都有法律禁止在胚胎中使用基因组编辑来辅助人类生殖。可以对基因编辑进行研究,但用于培育婴儿则是万万不可。

昨天,一则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婴儿于11月诞生的消息引爆全球媒体和生命科学界的争议。而多数外媒对此事件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基因编辑婴儿”的潜在风险和道德问题上。

据报道,目前国家卫健委表示高度重视“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文章称,婴儿基因编辑技术“十分可疑”,也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愤怒情绪。他们担心干预及修改胚胎的基因组不仅会对个体造成伤害,而且会对继承这些变化的后代造成伤害。

许多国家,包括英国,都有法律禁止在胚胎中使用基因组编辑来辅助人类生殖。可以对基因编辑进行研究,但用于培育婴儿则是万万不可。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育研究荣誉教授、科学与社会教授温斯顿(Robert Winston)认为:“如果这是一份虚假报道,那就是误导科学研究,而且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如果报道是真的,那仍然是误导科学的不端行为。”

牛津大学伦理学专家朱利安(Julian Savulescu)教授说:“如果这是真的,这个实验实在太可怕了。虽然实验者声称胚胎是健康的,但无法否认这项实验使健康的儿童暴露于基因编辑的风险中,这实质上没有真正的益处。

伦敦大学圣人类遗传学专家叶尔达(Yalda Jamshidi)博士说:“基因编辑对胚胎的长期影响我们是知之甚少,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体实验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行为。”

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兼遗传学杂志编辑穆苏努鲁(Kiran Musunuru)博士说,“这是不合情理的实验,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情理上都说不通。”。

不过,在众多质疑声和反对声中仍有对此事持积极看法的人。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George Church)为基因编辑发声辩护,“从出发点来看这件事,我认为是合理的。你要考虑到艾滋病对公共健康的威胁在不断增加,应该要严肃对待。”

而最饱受诟病之一的点还在于,贺建奎的试验并没有完全按照预期结果发展。本来要对这对双胞胎的两个目标基因的拷贝都进行改变,结果只有一人的目标基因修改成功,另一人目标基因没有完全得到修改。

乔治认为,“对于出现遗漏的基因编辑目标来说,这几乎就像没有编辑一样,因为改变不完全,HIV感染仍然会发生。换言之,这个基因编辑失败的孩子不会得到HIV抗性,同时还会暴露在其他病毒的影响之中”

在公布基因编辑试验后,贺建奎本人也做好了被质疑和谴责的准备,他说:“我相信这将有助于受艾滋病困扰的家庭,如果它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或伤害,我会感受到与他们一样的痛苦,这将是我自己的责任。”

受此影响,基因编辑类股票走高。Crispr Therapeutics一度上涨4.5%,而Editas Medicine一度上涨3%,Intellia Therapeutics最高上涨5.5%, Sangamo Therapeutics涨幅高达3.4%。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上涨近1%。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