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文化要素的自由流动息息相关。在从“人文”角度撬动文化等多产业的互联交融上,上海市徐汇区规划已久。
上海市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在11月30日举办的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论坛上表示,“我们将进一步畅通文化金融对接渠道,推出更多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同时,构建涵盖产业引导基金,政策性融资平台,银行机构、上市服务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来支持文创企业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徐汇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上海市首批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徐汇与南京、杭州、宁波、绍兴、蚌埠等兄弟省市共同发起建设“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平台”,期望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资本等各要素在沪苏浙皖间的自由流通。
据《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长三角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30%,在连续九届颁布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占33%。今年1~10月,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资金流入总量为892.47亿元,全国占比高达28.58%,文化产业资本市场领先优势依旧明显。
谈及长三角文化产业的未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航说,“我看好的文化产业五大趋势是:互联网+影视行业、短视频行业、知识付费行业、动漫二次元行业和教育体育行业。”
这些行业均已有相关企业在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平台落地。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6市区共60余个优质融资项目被纳入首批平台服务对象,项目涵盖数字内容、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项目也正随330家参展单位在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进行展出。
针对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平台的功能,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文体旅游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汤金林说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该平台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通过搭建项目和资本之间的桥梁,解决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是为文化金融资源加快向市场释放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市场不活跃问题;第三是通过信息发布及市场的择优机制,解决运作不规范的问题。”
基于文化金融合作的不断加强,如今,徐汇也将目光瞄准了自贸区增设新片区的重大机遇。
“我们将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新地标,推进西岸传媒港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艺术保税展示交易新政在我们西岸徐汇先行先试,形成以艺术品交易和数字传媒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方世忠说。
加快吸引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国际化专业服务业企业和机构。
坚定信心、奋力一跳,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更好为全国挑大梁、作贡献。
在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应用研究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十个方面。
积极探索资本要素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对于释放G60科创走廊创新活力、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上海将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