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万家仅2家A股上市,租赁公司融资面临这道坎

第一财经 2018-12-06 19:43:13

作者:陈洪杰    责编:石尚惠

上市其实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融资并不是最终目标。

融资租赁想上市并不容易。融资问题是一直卡在租赁公司头上的“紧箍”,虽然当下不少租赁公司开拓多元化融资方式,租赁ABS(资产支持证券)、短融、超短融、金融债齐发力,但依旧试图从上市方面进行突破。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我国租赁公司数量已经突破1万家,合同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租赁市场。但在国内A股上市的租赁公司仅有两家:借壳上市的渤海租赁(000415.SZ),以及江苏金融租赁(600901.SH)。

“租赁公司上市肯定是利大于弊,募集资金更方便,对于规范经营、合规守法也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企业透明度、信息披露要求特别高,特别是对合规风险方面。”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宏伟在近日举行的“2018(第五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上表示。

1万家为何仅有2家A股上市?

由于监管、市场环境以及融资租赁行业自身发展等多种原因,融资租赁公司很难在A股上市。

河北金融租赁董事长徐敏俊表示,租赁公司在国内上市的门槛比较高,当下融资租赁、典当行、保理等类金融差不多都暂停了。此外,各家公司的考虑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几家国有大行旗下的金融租赁公司不缺乏资金,股东对它们上市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些金融租赁公司的存在是作为多种服务银行体系客户里的一种方式,不一定要通过上市才能实现母公司赋予的使命。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杨阳表示,对租赁公司上市并不持特别乐观的态度。融资租赁企业的上市异常艰难。之前渤海租赁借壳上市主要是因为监管不明晰,融资租赁企业怎么定义,法制上并不健全,《融资租赁法》一直并没有实施。租赁公司上市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融资租赁企业不归证监会管,证监会没法去定义这类的企业。

杨阳还表示,融资租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受理已经停止了,而科创板整个政策还不明晰。科创板的大门并不是为租赁企业打开的,更多地是面向高科技、生物类企业。

不过,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柏青表示,融资租赁进入中国30多年,无论是在航空、船舶,还是在交通设施、高端装备、农机等各个方面,做了很多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现在租赁业强调要回归本源,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经济这样的大背景下,租赁公司金融的价值更为突出和明显。将来租赁公司的金融属性不会成为上市的障碍,相信会有更多的租赁公司走向资本市场。

不少租赁公司选择等待

11月底,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信都租赁开始招股,拟赴香港GEM(创业板)上市。招股价介于每股0.39港元~0.5港元,发行2亿股,其中10%用作公开发售。股份按每手8000股买卖,预计将于12月12日(星期三)上午9时开始在GEM买卖。

据零壹租赁智库统计,截至目前,年内赴港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已达6家(包含信都租赁):紫元元控股(08223.HK)7月9日成功上市,七匹狼旗下百应租赁(08525.HK)7月18日成功上市;道生租赁和海通恒信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资料;11月12日,中船集团旗下中船航运租赁赴港IPO。

尽管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一些租赁公司选择了去金融市场较为成熟、上市门槛更低的香港地区,但更多租赁公司在内地上市的意愿更强。

就市盈率、市净率来看,香港上市的租赁公司低于内地上市的租赁公司。

以国银金融租赁与江苏金融租赁为例,在香港上市的国银金融租赁(01606.HK)的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8.3、0.71,根据国银金融租赁2018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达2099.82亿元,净利润11.18亿元。而在A股上市的江苏金融租赁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16、1.7,其今年上半年年报显示,资产总额为567.76亿元,净利润6.42亿元。

“到香港上市,估值可能太低,所以我们宁愿再等等,也要在A股上市。”一家租赁公司高管表示。

第一财经发现,目前在A股排队的租赁公司有两家,均处于等待状态,分别是聚信租赁和中建投租赁。2016年7月7日,聚信租赁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0万股,募集资金12.50亿元。2017年5月26日,中建投租赁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6.67亿股股票,发行不涉及老股转让,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3.35亿股。

“上市其实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融资并不是最终目标。”杨阳表示,租赁公司上市融到的资金,比起银行贷款包括其他渠道得到的资金,是杯水车薪,并没有真正解决租赁公司融资难问题,只是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