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89品种一致性评价大限将至,完成率不足一成

第一财经 2018-12-09 19:27:10

作者:林志吟 ▪ 刘公平    责编:彭海斌

一致性评价大限在即,未完成的企业分外焦灼。

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的289个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距离年底大限,时间所剩无几,仅有二十来天左右。然而,整体完成情况并不乐观。截至12月2日,仅有19个品种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即完成率还不到一成。甚至有业内也估计,年底前能通过的总数量或不足50个。

一致性评价大限在即,未完成的企业分外焦灼。近日,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药品交易年会(下称“药交会”)期间,一致性评价相关话题再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制约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因素并不少,包括时间过于仓促、政策配套不完善、临床研究资源缺乏等。有业内人士亦表示,参照国际经验,无论是美国进行的药效评价,还是日本的质量评价,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药交会期间,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的一致性评价政策不排除有调整的可能。据一位接近国家药监局人士透露,近期相关部门会出台新的政策,实事求是地解决基本药物问题,同时区分评价药物的不同情形等。“一致性评价是为了解决仿制药质量、可及性等问题。监管部门也在重视业界的声音。”

完成率不到一成

2012年,我国的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仿制药质量、分期分批开展一致性评价。直到2016年,一致性评价工作才真正付诸实践。按政策要求,2012版基药目录中289个口服固体制剂(即“289品种”),应于2018年底前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所谓仿制药,是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等重要作用。

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前提,跟上市的仿制药质量不一致有关。由于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制度不完善,这样的不一致问题由来已久。这给医药招标、医保支付、仿制药替代、临床用药选择等重要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伴随着对药品管理的认识发生新的转变,即从原来的围绕企业监管变为围绕产品监管,一致性评价被提至国家药品安全战略层面。开展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势在必行。

截至2018年12月2日,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共59个品种,涉及116个品规;其中属于289品种目录范畴的,仅有19个品种(共43个品规),即完成率不到一成。这样的完成情况与预想的相去甚远。

江苏的一家药企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289品种中,不少产品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竞争白热化的另一面是利润微薄。“做一个一致性评价,需要耗费的资金成本并不低,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而花了资金后,产品也不一定有很好的盈利回报。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不是公司主力产品的话,就干脆选择放弃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

有华南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做一个一致性评价,费用约700万元。“我们目前正在开展一致性评价项目的有20多个。这需要的资金成本可想而知。小企业是很难一下子掏出这么多资金的。为开展一致性评价,我们公司自己出了1亿元,我们的集团母公司也给我们支援1.2亿元。”

为鼓励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前期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包括在研发费用上给予支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采购等。

政策或面临调整

289品种中,共涉及17740个批准文号、1817家内资、42家进口企业,这是一场讲速度、拼效率的较量。距离289品种开展一致性评价大限,时间所剩无几。业内估计,到今年年底,这289个品种中,可以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可能最终不到50个。这让不少企业分外焦灼。企业之间也在“抱团”,寻求发声的机会,呼吁政策松绑。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存在时间仓促、配套制度不完善、临床试验资源等问题,今年年底前要完成289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目标,不太现实,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慎重考虑。”一位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

“一致性评价政策的价值,做还是不做?可以肯定的是,不折不扣进行下去。一致性评价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我们的建议是从大品种、临床不良反应大的品种等提前入手。”药交会期间,在第三十四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江滨说。

江滨表示,原来计划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时,预计五年内就可以完成。但到2015年时,启动工作甚至还没开始。因此2016年“十三五”规划就提出,到2018年要完成第一批289品种。到目前为止,289品种只过了19个,客观来讲,该工作需要放宽五到十年的时间。这个过渡期应该如何应对,需要各方研究。她也提及,目前一致性评价存在产业指导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如豁免品种、参比制剂公布不及时;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缺乏有效的过程质控监管措施;缺乏上市后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指南。

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锦刚表示,相关的政策存在预期估计不足,由此也导致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的难度太大。“比如高质量的原料药、合规要求的辅药供应不足等。现在的观点是一致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变,如果变的话对很多企业不公平,但也需要给企业留一些时间去缓冲。”

药交会期间,一位接近国家药监局人士对第一财经等在场人士透露,一致性评价政策正在进行调整。“这些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下大力气搞临床试验核查,一致性评价。因为基本药物也在调整,我们也会把时间进程进行一定的调整。一致性评价是为了解决仿制药质量问题,包括可及性问题等。业界的声音还是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如果严重影响企业利益的,监管部门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并采取一些形式如座谈会等收集业界的意见。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把药品安全做得更好。

王锦刚表示,开展仿制药一致性工作,初衷是基于国家药品安全战略。该工作也起到了提升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作用。“回到中国自身的医药产业,就算是仿制药,目前还难以与国外的进行竞争。而要与国外的仿制药行业竞争,我们仍需要建立一个从原药、辅料再到供应设备等完善的药品管理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医药产业水平提升。”

任重道远

国家启动一致性评价工作,除了提高仿制药质量外,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进而降低全社会药品费用负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与美国、日本等有长达20年以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历史的国家相比,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从海外一些国家实施的效果看,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的确推动了仿制药替代进程。

在药交会论坛现场,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处处长方维提供了一组参考数据。据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日本启动“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在体外溶出试验通过的基础上,再进行体内BE实验。到2011年,共有706个化学药的1362个制剂规格进行了再评价,仿制药生产企业从1300多家减少到约100家。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8.7%提高到约30%。

推动过一致性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仍需要多方努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伍俊妍表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原研药可以维持很高的销售价,而仿制药也难以取而代之,除了质量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处方药捆绑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医师对原研药有信心且一直坚持处方习惯。因此,如何改变这样用药观念,也需要一些更高效的激励政策。比如澳大利亚按一致性评价去支付医保,那么医院也有动力把能替代的仿制药都替代了。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市场准入高级总监朱波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美国进行的药效评价还是日本质量评价,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没有做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来讲,即使你不生产这个产品,你未来的生产,也需要逐渐和国际接轨。”朱波表示。

“我们这次评价的时候主要还是以利益评价为主,对于系统的检查还没有完成,在临床上是否存在差异,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对于仿制如何替代原研,美国做出明确规定,即什么情况下可以替代,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替代。而我们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替代原则,才能真正引导仿制药科学替代。”朱波说。

江滨也表示,我国将存在原研药、通过品种和未通过品种三组品种并存的长期过渡期。关于一致性评价的,仍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探讨,达成共识,制定规划方案,指导改革推进和执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