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800万人口都关注:陕西拿出关中城市群新蓝图

第一财经 2018-12-15 20:16:29

作者:林小昭    责编:汪时锋

“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推进城市建设,加快西咸、富阎一体化进程,培育发展大西安都市圈,建设代表国家形象、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西北地区发展的引擎,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陕西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引领,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陕北、陕南发展,提升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

《方案》的主要任务包括: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规模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强化公共服务共享。

其中,作为大西北地区的龙头,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十分关键。今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本次印发的《方案》提出,要强化大西安龙头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综合服务、产业集聚、文化高地、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推进城市建设,加快西咸、富阎一体化进程,培育发展大西安都市圈,建设代表国家形象、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未来,西安将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以硬科技为主攻方向,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改造,设立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国家增材制造、分子医学转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光电子超导材料、铝镁合金材料等创新平台。

雄厚的科教资源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一大优势。关中平原的科教资源、军工科技等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拥有普通高校99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两院院士64人,各类科研机构1100多家。

《方案》提出,要整合关中地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围绕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聚科技资源,加强技术攻关,在重点产业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上形成突破。

ERG资本合伙人张炜是西安人,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西安拥有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丰厚的人才储备,但是过去产业化比较弱,市场不活跃,很多好的科研成果和人才留不住。这两年在促进成果产业化方面力度不断加大,效果不断显现。

12月14日,西安市政府出台《西安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条措施》,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支撑丝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追赶超越。

其中,西安将鼓励高校院所推广并创新“一院一所一校”模式经验,建立更加开放共享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制;对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试点单位,牵头承担国家资金支持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配套支持。

打造大西安都市圈

另一方面,军民融合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方案》提出,要支持西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进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基地、兵器工业基地、富阎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以大西安为中心、横贯关中平原的军民融合产业带。

同时,围绕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做大做强航空航天、兵器工业、军工电子、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军品配套体系建设,搭建“军工+”平台,进一步吸引扶持高校、企业和地方科研院所参与科研生产与协作配套。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对第一财经分析,西安的国防科技水平在全国领先,研究力量很强,但在成果的转化方面,在军民融合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因此,未来一方面需要加快国防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西安也要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升级,使两者可以更加贴近,更好地融合。

在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上,未来陕西将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其中“一圈”即大西安都市圈,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理顺开发区职能,完善阎良、临潼、兴平等外围组团功能,推动西咸一体化发展,支持西铜、西渭、西商融合互补发展,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在大西安之外,陕西将支持宝鸡建成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推进各市依托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教人才优势,优化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布局。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