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叶青看数据:居民储蓄长期高增长时代已终结

第一财经 2018-12-26 12:23:05

作者:叶青    责编:任绍敏

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平衡收益和风险;在透支消费时,要保持收入与支出平衡;要在高负债购房时,根据自身财力量入而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24日发布“2019年《经济蓝皮书》,蓝皮书分析指出,近两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趋势性下降。居民储蓄中,新增存款和实物投资是主体。不过新增存款占比呈下降趋势,购房等实物投资占比呈上升趋势。

居民储蓄率趋势性下降

蓝皮书分析指出,我国居民储蓄率趋势性下降,但“储蓄率下降”与“储蓄不足”不完全画等号。

蓝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储蓄中,新增存款和实物投资是主体。不过新增存款占比呈下降趋势,购房等实物投资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居民实物投资占比已接近40%,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我国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达到历史高位(42.1%)后逐步回落,2015年为37.1%,比2010年下降5个百分点。2016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回落,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平稳,居民储蓄率趋于稳定甚至可能回升。

蓝皮书认为,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多种因素集中反映的结果。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较多人不再创收。二是消费支出较快增长的同时收入增速下滑。三是居民债务利息增多,减少总储蓄。从积极的方面看,我国社保体系完善,有力推动了预防性储蓄的下降。居民储蓄率下降,正在推动投资回落、顺差收窄,消费贡献增强。

近两年贷款购房者增多,持续透支未来储蓄。贷款购房者的储蓄可能有适度增加,但主要是房产的增加,而储蓄存款减少、债务增加,从国民经济运行上看,企业部门难以继续获得居民剩余储蓄资金,“居民储蓄不足”问题更显著。

居民存款都去哪儿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始终排在全球各国之首,而今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从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从居民储蓄增速来看,近些年来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按照中国人过去的生活习惯,家里有了点余钱总是要存在银行的,虽然利率不高,但会觉得心里踏实。而从近年公布的居民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来看,下降趋势更明显。2010~2017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为啥开始像西方人那样,不再爱储蓄了呢?对此,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不舍得消费,他们在消费领域的支出,甚至已经超过了欧美国家居民。

另一方面,长期奉行低利率政策不要说赶不上真实的通胀水平,而且还是长期负利率,把钱存银行等于每年的钱都在不同程度的缩水,这也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那么,居民不把钱存在银行里,这些钱又会流向何方呢?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快速激发了理财产品对银行存款分流进程。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余额宝天弘基金的问世,加剧了银行存款资金流向“宝宝类”货币基金的速度。

以货币基金为例,得益于借助余额宝等各类“宝宝”式理财的推广,近年来,“宝宝类”理财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使得其规模由不到1万亿元迅猛增长到2017年末的6.74万亿元,其中仅2017年当年就增长近2.5万亿元,而同年住户存款增长只有4.6万亿元,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分流效应显著。

但好景不长,余额宝开始限购,由最初的最高限度降至10万元,到单日买入限制控制在2万元以内,今年1月份,余额宝限购又开始设置了每日总额度,超出额度便买不了。而且,天弘基金并没有公布每天要限购多少金额,但是每天9点开售,基本上半小时以内额度就没了。不过好在,货基市场已发展非常成熟,很多原来的宝粉们又开始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货币基金进行投资。

再者,居民家庭负债率的快速提升,使居民储蓄出现负增长。2010年之前中国家庭的杠杆率是很低的,因为居民一般很少借钱消费。但根据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而现在有二个因素导致居民部门也开始了大笔借钱:

一方面,大量居民买房,不仅要花光所有积蓄,还需向银行加杠杆借钱。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即居民杠杆率)也从2015年的36.4%大幅升至48.3%。居民杠杆率急剧上升,迫使当局对居民加杠杆从鼓励变为抑制。

另一方面,近年来,银行消费贷业务发展很快,就是用户去购买大件商品时,银行可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当然消费贷的利率还是很高的。但这对于没有多少积蓄的年轻人来说可提前购买商品,比如金银首饰、轿车、家电等商品。

最后,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以及互联网电商的崛起,使得很多富裕起来的家庭,除了每个月留少量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外,其他赚来的钱都用于消费了。

综合来看,居民储蓄长期高增长时代已终结。当然,我们也要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平衡收益和风险;在透支消费时,要保持收入与支出平衡;要在高负债购房时,根据自身财力量入而出。只有这样,才会逐步降低困绕我国多年的高储蓄率,又能很好地剌激国内经济增长。

(作者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中部之声”微信公众号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