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是否将继续临床?
不会,但基因编辑技术仍将发展。
在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后,伦理超越技术本身成为了争议焦点。目前全球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仍处于“是否应该做”而非“应该如何做”层面。这一事件意味着未来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2019年将很难看到类似临床实验再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将停止脚步,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专家将尽量绕开伦理问题,而将目标转向不会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体细胞。技术仍将进步,人类将最终需要做出这一影响未来整个人类命运的选择。
Verve预计,这种基因编辑疗法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推出,仅需一针便可用于降低心脏病患者的高胆固醇。
统ー规范我国先进治疗药品的名称、范围及归类,通过加速审评审批、合规监管与规范引导共同发力,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管国际协调与趋同。
临床上让脑部疾病实现了"一药多治"的可能
溶瘤细菌作为肿瘤免疫疗法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基因编辑可实现精准靶向肿瘤并抵抗免疫抑制,展现出优于传统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及成本优势。
解决生物技术工程化率低的难题,实际上还是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高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