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票据结算在B2B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空白,实操中无法实现“票-货”对付,买卖双方交易得不到保障。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现有电商平台在结算过程中有很多痛点,首先电票的结算不在平台上,通过买卖双方各自网银、各商业银行网银操作,信息流和资金流是两条平行线,这会导致线上交易“票货两飞”。
其次,目前以各家银行为单位基于自身系统进行信用撮合的尝试,由于门槛高,客户操作不便捷,使用效率并不高。例如,使用上述系统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需要在主办银行开户,并开立主办银行票据。银行业人士称,由于市场上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独占市场,所以壁垒始终存在。
对于电子商务买卖双方而言,电票市场和电商之间一直有一道壁垒。以一家能源行业央企子公司为例,该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他所在公司去年有超过1000亿元交易额是以电票形式支付的,而上述难点在交易过程中一直存在。
不过,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供应链创新的背景下,上海票据交易所组织首批试点机构和试点平台开展票付通业务,上述壁垒正在被打破。
作为上海票据交易所首批试点金融机构的中信银行近期上线了票交所的票付通产品。1月26日,817万元耐火材料订单的线上票据成功支付。
作为业内首批,中信银行公司部总经理助理李春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由于其运作原理与第三方支付类似,所以这个平台在银行内部被称为“电票支付宝”。
就其交易流程而言,该行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线上票据支付系统对接,采用开放银行和系统直联并用的技术手段,线上输出票付通产品,支持平台会员在交易时支付并锁定电票,在交易完成或取消时解锁电票。
李春说,在提供电票锁定、解锁等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票付通产品提供票据状态更新、业务对账等辅助功能,以及一键开票、自动提示承兑、自动提示收票、自动锁定等增值功能,助力电商平台订单交易和电票结算的紧密结合,打消买卖双方顾虑,实现票据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让结算回归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创新推进联盟副理事长徐经纬称,除了可以打消买卖双方的疑虑,对于广大的运用电商平台进行交易的小微企业而言,能将手中积攒的票据盘活使用,是资金结算以外的第二种选择,能更放心、更便捷的与看不见的交易对手进行交易。
刷码出站时,同行者车资将从主用户(主码)的微信支付钱包中扣除,无需费时费力逐一购票,微信支付将按照实时汇率将港币金额转换为人民币结算,让跨境支付更加省心、高效。WeChat港币钱包用户则会直接以港币结算。
参加消博会的外国友人持银联、维萨、万事达、美国运通、日本JCB、大来等国际卡组织的银行卡,走出场馆也能畅享便捷刷卡消费体验。
浦东新区工商联将利用组织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为链主型企业发挥作用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