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班第一天,2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30879.24亿美元,较去年12月末的30727.12亿美元增加152.12亿美元,升幅0.5%,为连续3个月增加。
对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说,2019年1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上,主要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汇率上升,金融资产价格有所上涨。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估值因素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估值变动对外储规模增加有一定贡献。”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同时,银行结售汇对外汇储备的支撑作用增强。
估值因素影响带来外储微增
温彬具体分析称,从主要汇率变动上看,美元指数从去年12月末的96.0741贬至今年1月末的95.5533,贬值幅度为0.54%。欧元对美元汇率微幅贬值0.16%,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0.66%。外储中以欧元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后形成估值损失,以日元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后形成估值增加。
同时,从主要国债收益率上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8年12月末的2.69%降至2019年1月末的2.63%,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25%降至0.15%。这导致我国持有外国国债价格上升,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增加。
温彬表示,综合考虑汇率变动和国债收益率的影响,估值变动对本月外储规模的增加有一定贡献,但影响有限。
此外,温彬认为,银行结售汇对外汇储备的支撑作用增强。1月结售汇数据尚未发布,从去年12月数据及趋势上看,银行结售汇逆差较前月收窄108.1亿美元至逆差70.87亿美元;当月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顺差较前月扩大50.17亿美元至顺差96.24亿美元,创下2014年3月以来的新高,说明远期人民币具有升值预期,或对外储的支撑作用增强。
不过,对外贸易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从领先指标上看,1月新出口订单PMI、进口PMI虽较前月都有所回升,但都位于枯荣线以下,仍为2016年以来的较低水平。预计1月进出口数据难有回升,对外储规模的企稳回升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未来有望继续波动中保持稳定
温彬说,总体来看,外储规模保持稳中有升态势,近3个月分别增加85.99亿、110.15亿和152.12亿美元。外汇市场供求保持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对外储规模保持平稳形成支撑。未来,我国外储规模仍具有企稳基础。
王春英也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放缓压力,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国际收支呈现自主平衡格局,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虽然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将延续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汇市场运行机制日臻完善,有条件保持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和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在波动中保持总体稳定。
值得关注的还有,2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414点,报6.7495,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7081;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6.7391,上一交易日夜盘收报6.7445。在当前时间点,外汇储备徘徊在3万亿关口微升,多位专家认为今年人民币汇率将较为稳定。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美元走弱、不确定因素等是人民币由贬转升的关键。2019年人民币走势将与2018年的整体贬值态势有别,大概率会保持升值,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或升值至6.5。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2019年贸易摩擦有望达成框架性协议,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一个契机,也是A股市场的契机。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还是被低估的,并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目前,人民币已经成功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也是基于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央行邹澜回应美债波动:单一市场、单一资产变动对我国外储影响总体有限
亚洲各国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加大财政和货币刺激力度,以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并确保经济增长基本面稳固。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显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2025年2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和经济数据、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