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惠民生、鼓舞人心,成为政协委员们评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的高频词。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当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来到政协经济组的分组讨论会旁听,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委员们对报告赞誉有加,纷纷表示今年的报告十分接地气,不仅瞄准了市场主体的痛点和热点,还紧扣民生,针对老百姓所想所盼,给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目标符合实际
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最符合市场预期的一份报告。6%~6.5%的增长区间符合实际,要完成这个目标并不轻松,需要“蹦一蹦”,包括就业、减贫,都是需要努力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同样认为,报告提出的今年的经济增长区间与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以及稳定就业、防范风险等的目标是匹配的。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随着体量的扩大,增长率逐步下调也是符合规律的。
王一鸣表示,从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尽管压力大,但矛盾是缓解的,因为适龄劳动人口在减少,农村转移就业人口也在减少,随着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是可以做到的。
“工作部署很鼓舞人心,减税降费力度空前,高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将明显缓解制造业的压力,税率三档并两档也给市场主体积极信号,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则是给中小企业吃定心丸。” 王一鸣说,“今年企业的感受更直接。今年为支持企业减负,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同时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这‘一减一增’,让市场主体更多地发挥作用。”
此外,对于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杨伟民表示,不能光看GDP这个增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现在是在提质增效基础上符合潜在增长率的增长,不要因为短期经济下行而过于悲观。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2019年稳中有进的态势不会改变。“我们要把几方面结合起来,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继续做,但更强调提质增效,激发国内大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未雨绸缪防范风险
在对报告给予肯定的同时,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也是委员们热议的问题,并提出 “管控风险比赚钱更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认为,报告在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中体现了三个“着力”:一是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制度短板;二是执政为民,着力为老百姓所想所盼解决问题,比如办事难、养老、欠薪等;三是着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去年采取了很多稳增长的措施,现在看来取得了好的效果,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们在金融领域有切身感受。” 胡晓炼说,“去年以来货币政策一直保持合理水平,流动性也是合理,防控金融风险方面也没有出现系统性的影响全局的风险。今年的报告制定了很清晰的任务目标和路线图,时间表也很明确。”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则表示,管控风险比赚钱更重要,“赚钱不容易,但稍不谨慎出现风险,可能把几年的利润搭进去”。
胡晓炼建议,目前金融风险的隐患还是不少,特别是跨机构、跨市场的传染方面缺乏有效的阻断机制,比如企业信托违约,极容易形成企业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其他金融机构全部收紧信贷的局面,民企出问题也有部分是这个问题导致的,从而引起融资难、信用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让不同的风险有效阻隔,以防互相传染。
丹尼兹·伊甘指出,全球贸易战升级不仅短期内增加成本,还将长期加大全球经济成本,限制技术传播与创新,影响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广东一季度GDP领先江苏约436.91亿元,约相当于广东省县级市英德市2024年的经济总量(438.25亿元),或者江苏省无锡经开区去年的经济总量(432.35亿元)。
将会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是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的保障。
要紧盯粮食保供稳价,加强监测预警、收储调控、预期引导,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