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千里归途|扎根大山的风雪夜归人情归何处

第一财经 2019-03-07 20:33:22

作者:沈晴    责编:李刚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韬的扶贫工作组走遍了东乡县24个乡镇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收购东乡羊,还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培训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千里归途丨扎根大山的风雪夜归人情归何处

编者按: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央战略层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令青山绿水间焕发勃勃生机。第一财经携手碧桂园,在全国多地乡村走访,记录下那些回到家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的归来,令乡村繁华再现。

2018年4月,张韬带队的14人扶贫组扎根东乡,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摄影/王晓东

深冬季节,东乡的深沟大梁里,稀疏的旱柳拱卫着道路,偶有几棵高大榆木矗立在村口,上空盘旋一群红嘴乌鸦。雪后,山峦沟壑将天地连成一片,好似无穷尽的白色迷宫。山坡上,悠然游走的羊群,是冬日即景里难得的动感所在。

早上6点,马忠华揣上手电去检查羊圈,随后,羊倌赶着羊群上山吃草,到晚上7点回栏前,老汉还要查看三四回,以防他的宝贝羊走失或被盗。9点,巡视完最后一圈,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一栋狭长的两层平房、一片养殖舍和一栋自住房,便是马忠华在东塬乡山坳里扎下的事业。

他搞过建筑,贩过牛羊、粮食、摩托,也开过砖厂,辛苦挣来的钱全投进养殖场。周围人不解,嘲笑他愚公移山,他就偏躲在这山沟沟里养羊,将土坡逐个磨平,栽下一草一木,又陆续盖起屋舍,足足花了25年。现在,他的龙瑞畜牧养殖场大约有200只羊,以及50只鸡、70头牛。

东乡山峦起伏,全县有1750条梁,3083条沟。羊是东乡农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摄影/戴茜

我们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到达东乡。年关将近,马忠华的羊换上了厚重的冬装,这也是肉质最肥美的季节。

不过,早早打探到他这里的不是各路羊贩子,而是碧桂园东乡扶贫工作组(下称“扶贫组”)。他们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两块钱的好价钱,一次性收购了35只。2018年出栏了七八百只羊,马忠华预测,有了碧桂园的帮扶采购,来年这个数字可以轻松破千。

“东乡羊的品牌树立起来,让外界尝到好品质,市场自然就打开了,老百姓脱贫就更快了。”扶贫组组长张韬说。东乡族自治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也是碧桂园集团整体帮扶的全国14个贫困县之一。2018年4月,由张韬带队,一支14人的扶贫组扎根东乡,集团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在东乡县政府的支持下,不到一年,这支扶贫队伍就走遍了东乡24个乡镇的每一个角落帮扶贫困户。经历了汽车抛锚、路面塌陷乃至山体滑坡阻断道路,他们和当地人已经打成一片,互称“老马”、“小张”,带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张韬回忆,有一晚,在清河源(屠宰场)交完羊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回到驻地1:30,但团队照常8点出门上工。“我们都是咬着牙在做,没有退缩的。”

东乡族自治县山峦起伏,全县有1750条梁,3083条沟。摄影/吴军

情归撒尔塔

2018年4月12日,张韬第一次开车从兰州南下东乡,城市景观从后视镜里消失,乡村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开的是单行道,错车很紧张,只有‘三马子’能灵活地躲开,对山路我是心有余悸的。”他不止一次倒车差点翻到沟里。扶贫组全体人员到位后,他第一句话就是,先买保险。

来到东乡前,张韬也经常和村民打交道,自认好说话、懂分寸,但外乡人在这里开展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仍很多。租不到合适的员工宿舍,只能喝窖水应急,建厂房没有本地公司投标,外地企业则提高结算系数,直接要求按1.2倍系数签施工合同等。

更头疼的,是村民的不信任。东乡族自称撒尔塔,留在家乡的撒尔塔,多半守着几亩田和一群羊过日子,在庄稼歉收的年头,卖羊钱就是一家人的钱袋子、命根子。

马忠华7岁起跟着长辈放羊,专职养羊也有20多年,他说,羊寄托了东乡人对生活的憧憬。在山大沟深的东乡大地,土地支离破碎,路险坡高,造成了极大的出行困难,却也因为十年九旱的高原干燥气候,出产高品质牧草,培育出了名声在外的东乡羊。

据说,东乡羊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是贡品,被称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肉质嫩而不膻。据《河州志》记载,明代时东乡上贡过87只东乡羊。

东乡县城的锁南羊市场是当地最大的羊市场,每逢集市日,镇子东边的一片空地,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羊群占满。市场上的羊大多是本地羊,以绵阳和小尾寒羊居多,也有武威羊、细毛羊、宁夏滩羊、甘南番羊等品种。

上世纪90年代起,东乡县先后三次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改善土种羊,杂交后畅销市场,当地人称为“郭尼”。

“我们祖祖辈辈都养羊,这里苦,就靠养羊过日子,再种一点土豆。养羊挣钱或者不挣钱,我都必须养,因为没有羊,人们生存不下来。”马忠华今年60岁,满头黑发很是精神,寒冬里他仍敞开着西服,比1988年出生的儿子穿得还少。

尽管挣了不少钱,在别处也置了房子,但他就喜欢“蜗居”在山坳里的这个养殖场,他爱护新下的羊羔,就像对小孙女一样。

“人不能一天都坐在屋里,羊也不能整天都待在圈里。所以我们的羊都放到山上吃草去了,它每天都在锻炼,就像运动员,肉就瓷实。”

马忠华恪守祖祖辈辈侍弄羊的方法,不给羊投喂含激素的饲料,宁愿花更多时间等待自然养成。“吃草的羊,肉再老,吃着牙齿底下都觉得香”。

东乡羊养殖大户马忠华父子。摄影/王晓东

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为了打理好羊圈,马忠华请了7个羊倌,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工资每天100元,平均年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直接带动7个家庭跨过贫困线。

“现在一只羊能多卖六七十块,我们以后就多养、多卖、多带动,让那些在外打工干不下去的人,到我们这里来。厂子大了,肯定需要更多人,就多吸收些贫困户进来。”

张韬说,马忠华们,就是东乡脱贫的“领头羊”。

雪夜收羊

在西北地区,手抓羊肉馆几乎随处可见。2007年“东乡手抓羊肉”注册成为东乡县乃至临夏州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是东乡风味的金字招牌。东乡族民歌花儿《锁南巴》中唱道,“花儿声赶起了羊群”,“手抓羊肉吃成了尕瘾”。

冷水下锅,只放入花椒、葱蒜、盐等调味,猛火慢煮,是东乡手抓最传统的做法,冷却后用锋利的刀卸成七块:脖子、前后腿、胸叉、肋条、背子、尾巴,拌上椒盐,剥几片大蒜,是从高档餐馆到平民饭桌都让人无法拒绝的美食。

碧桂园扶贫组进驻东乡后,第一个帮扶的产业也是东乡羊。去年“双11”,碧桂园在广东顺德举办“爱在东乡”慈善晚宴,现场推介品鉴东乡羊,结果当场被认购6000只,后续总数则超过1万只。

张韬开车赶往春台乡周家村收羊。摄影/王晓东

2018年整个12月,张韬带着扶贫组,分4个团队连日奔赴在收羊路上。他们早上8点出门,早饭经常是路边随手买的烤饼子,寡味但顶饱。

下到村子里,才是这一天的重头戏,要在品质参差的羊里尽快选中合适的羊,最重要的指标是体重在55斤至65斤之间的。在崇尚精致的南方地区,肥瘦适度且不膻的羊肉更符合饮食习惯。

收羊的场面热火朝天,村民们难掩兴奋。扶贫组将符合条件的羊一一过秤,记录重量,做好标记,打上耳标,装车运往清河源。

第二天,羊将被统一屠宰,排酸12小时后分割包装,依托碧桂园旗下的凤凰优选、碧乡等平台,用顺丰冷链发给全国的羊肉爱好者。3天左右,他们就能吃上地道的美味东乡羊肉。

张韬和同事在五家乡牛沟村收羊。摄影/王晓东

类似的流程,张韬和他的团队每天都要在东乡的不同村庄重复三五次,奔波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他们要不停地联络,并根据天气情况等因素调整计划。

张韬告诉第一财经,碧桂园把优质东乡肉推向全国,反过来,也是用消费扶贫带动东乡的养殖产业。“今年卖40块一斤,明年就可能卖到45、50元,我们让农户放心去养,再通过渠道推广,把东乡羊养殖再推上一个台阶,让贫困户收入更高,早一点脱贫,持续地脱贫。”

这一天,还没来得及完成工作计划,张韬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无法使用,临夏州维修不了,他不得已换了个新的,在东乡县城一家手机店里看了又看,挑了部待机时间最长的,“不然撑不到晚上”。

为了带动农户的积极性,扶贫组给出的羊收购价每斤比市场价高两块,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只羊还能多拿60元补助。根据估算,相关产业大约能连接3000户贫困家庭,帮小户增收600~900元,帮大户增收3000~5000元。

东乡属于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超过20%。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碧桂园扶贫组准备在东乡建设3个产业加工基地。

2018年,在龙泉镇拱北湾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的产业基地,引进了包括花馃馃在内的产业,可吸纳超过200名村民就业;同时,借鉴广东英德树山的苗木扶贫经验,帮助唐汪镇建设145亩花卉苗木基地,土地流转也使得169户家庭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教育扶贫是根本

在东乡,带有山、坡、沟、壑、台、梁、岭、湾、嘴的地名特别多。俗语说,隔沟能说话,握手走半天。龙泉学校建在龙泉镇的最高处,新建的橙色校舍是山沟里最温暖的颜色。

这里是镇上最大的学校,小学和初中共9个年级,1119名学生。近年学生数量激增,校舍问题突出,成了校长唐彬心里挥之不去的遗憾。一间小教室坐60多个学生,外面下雨里面漏雨,一间宿舍塞41个孩子,一家的娃共用一张床。

龙泉是东乡底子最薄弱的乡镇之一,也是碧桂园扶贫东乡的起点。2018年4月16日扶贫组入驻,5月22日工程开工,10月12日举行交接仪式,交付使用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原有校舍内外也粉刷一新,耗时仅半年。援建后的龙泉学校可针对龙泉及周边5个乡镇扩招200名学生,并解决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上六年级的马梅兰在接受采访时说,“住起来有家的味道”。

参与捐建龙泉学校,是张韬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那个教学楼在山尖尖上,我们每次过来的时候,颜色特别鲜艳。将来,我带小孩过来,会很自豪地说,我是帮着一层层盖起来的。”

五家乡牛沟村,放学路上的孩子们,东乡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张韬认为,教育是东乡脱贫的关键。摄影/胡军

近年,东乡贫困人口中外出务工的达1.2万,留下的只能从事靠天吃饭的种养殖和服务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最根本的扶贫之策。”这是碧桂园东乡扶贫组的思路。

在教育扶贫上,除了捐赠1700万元用于改善龙泉学校的基础设施,碧桂园还拿出100万元成立助学基金,持续三年资助全县贫困户学生完成学业。

每次去学校送物资,是扶贫组成员难得的轻松时刻。雪后的一天,我们跟着张韬去龙泉镇上的马场小学慰问。简陋的校园里,雪簇在枯枝上,像洁白的棉花。孩子们同样纯洁的眼神、稚言稚语,无忧无虑的童年叫人艳羡。也许,他们之后有机会走出大山,又带着知识和经验回到这里,参与振兴家乡。

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才是真正让这个地区受益的人。而只有教育扶贫,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东乡的教育发展情况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创业或求职的青年,实操性的培训和指导,能更好地培育返乡力量。“我们准备通过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包括就业培训,把探索到的好方法进行推广,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

”张韬表示,除了东乡羊,明年扶贫组准备对东乡洋芋进行产业扶持,比如推进净菜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碧桂园集团整体帮扶的全国9省14县,类似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生。

扎根东乡后,张韬把车里的音乐换成郑智化的《水手》单曲循环,这首歌见证了东乡扶贫组这一年的付出与收获。“坚持不下去不至于,但确实挺苦的。”他感慨,每一个扶贫的人,不管多苦多累,都是自觉自愿在做。

扶贫日记里,年轻的扶贫组成员谢志鹏写下:只要信心坚定,所行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