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万钢提交了关于推动核技术应用在癌症诊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
万钢在建议中提到,近十几年来癌症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动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是加快与癌症等重大疾病抗衡步伐的重要手段。核技术应用在癌症诊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
“核技术应用在治疗癌症方面应用有很多。以质子治疗为例,它是放疗中的一种。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的鼻癌就是经过质子治疗的。目前,原子能院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国产化研发。”万钢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说。
万钢建议,简化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GMP认证取证程序,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多的放射性药品;完善放射性药品的运输,允许放射性药品运输过程在特批许可下进入限行路段送货,使放射性药品能够及时运输至医院供病患使用;推进核医学诊疗药品在全国范围内纳入医保,使广大患者能够用得上、用得起核医学相关药品;优化完善核医学设备管理政策,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国产核医学设备;建立完善医学物理师职业体系,加快专业医学物理师培养进程,满足医疗机构对医学物理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我国核技术在癌症诊疗领域的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以核医学用量最大的核素钼-99为例,美国占全球消耗量的55%,我国仅占2.5%左右;2015年,美国、欧洲、日本每百万人口配置放疗用主要设备数量分别为7台、7.5台、12.4台,我国仅为1.4台。放疗设备市场90%被国外设备厂商垄断,设备价格昂贵,导致我国医疗机构提供的放疗服务不足,远远无法满足癌症患者的需求。
万钢介绍,2018年9月,中核集团首个质子治疗示范工程项目在天津滨海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具备临床试验条件。质子治疗示范工程项目将推动质子治疗的产业化和国产化进程,使得高端质子治疗能够普惠公众,守护公众健康。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不可治愈,患者面临复发的巨大难题。临床上患者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患者无进展生存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越短。
武当山特区高度重视,特区相关部门对此事前期已依法立案,正在开展全面调查,调查和处置结果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肿瘤在我国医疗赔付中占比非常高,其治疗花费近乎占据医疗费用总支出的一半。治疗支出中,基本医保占比约55%左右,还有45%左右为个人自费。
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鼓励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提供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