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洪为民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
粤港澳大湾区自提出起便被寄予厚望,它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一大亮点,也被视为三大湾区外,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未来发展抓手是什么?金融方面会有哪些创新?第一财经特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代表为我们解读。
1,从世界三大湾区比较,他们都有明显的优势定位,比如纽约湾是金融之湾,旧金山是创新之湾,东京湾是产业之湾,那您看来,粤港澳湾区的整体优势是什么呢?
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粤港澳大湾区任务是这样的: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您预计湾区内各生产要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会如何联动?
3,但我们都知道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三个关税区、三个行政区和三种社会法律环境,比如同样的收入,这香港和内地的缴税额就不一样,诸如此类不同环境之间的障碍,该如何打破呢?
4,从您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想通过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呢?(追问)我看到有观点认为,目前内地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港澳发展较快已经跨国这道坎,建立湾区就可以帮扶带,您认可这样的观点吗?
5,从成长路径来看,其他三大湾区都历经或正在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升级路径,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深中通道让深圳与中山成为了左邻右里;海陆空铁多维联动,多种交通方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联系、要素流动的纽带。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珠海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单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提速。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深港两地应通过政策协同、平台共建与资本互联,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