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内陆省份,河南省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交通和人员往来等劣势,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靠前。
3月13日,在第13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投洽会”)于上海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敬林表示,河南努力在做的就是破解“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难题,切实加强交通枢纽、物流通道及载体平台建设,统筹“五区”、“四路”协同,努力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
对河南来说,上海是其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省外资金的重要来源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河南省每年引进上海资金700多亿元。2018年引进上海资金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19.1%。两地在先进制造、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城市综合体、生物医药、物流等行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上海升龙、红星美凯龙、绿地集团、宝钢气体、光明乳业等一批企业投资河南。
孙敬林表示,近年来,河南大力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试图把中原腹地与世界连为一体。
其中,以郑州—卢森堡航线为主要依托的“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29条,货运通航城市40个,年货邮吞吐量突破51.5万吨,跻身全球机场50强;以中欧班列(郑州)为主要依托的“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实现每周“九去八回”常态化运营,是中国唯一实现冷链业务常态化的班列;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要依托的“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2018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289亿元,增长25.8%;对接铁海联运的“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顺畅,有效衔接青岛、连云港等重点港口。
近几年,河南的发展也迎来了不少政策机遇。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其定位是: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河南自贸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河南自贸区的位置很关键。”孙敬林认为,虽然与上海自贸区仍然存在差距,但具有独特定位。
2016年1月6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天津、上海、重庆等其他11个试点一起,正式获批。在孙敬林看来,这让内陆省份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紧密了,推动了大量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发展。
除此之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的陆续落地,给了这个内陆大省站到开放前沿的机会。
河南省投洽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与往届相比,本届投洽会将更加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和精准化。
作为国际社会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河南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投洽会在邀商方面,邀请了已在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知名企业高管,还邀请了对河南有投资意向的境外企业。
31个省份2024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已全部公布,哪些省份人口增长较多?哪些省份出生人口多?
从快递业务增速来看,一季度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10个,其中9个省份均来自中西部地区。
专家表示,从物流全链条来看,目前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对31个省份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梳理发现,其中有6个省份超过了6%,分别是西藏、湖北、河南、内蒙古、辽宁和新疆。
在出生人口数量方面,广东、河南、山东位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