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绿色金融的“两会时刻”

第一财经 2019-03-22 15:40:27

责编:黄鑫

今年两会,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再次引发热议。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还是委员代表提案议案中的数据指标,都可以看到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求越来越明确具体。

事实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梳理近年绿色金融的“两会时刻”,可以窥见其发展趋势。时隔两年,经过自上而下的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最重要的阵地之一。绿色金融逐步从规模发展更多的上升为能力建设,从宏观统筹推进到量化评价,也从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转变为上下一体的通力合作。

数量到质量的跃升 从规模发展到能力建设

尽管绿色金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17年,但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2016年七部委发布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彼时,社会舆论还聚焦于绿色金融的含义和意义,探讨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此后,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不断见诸报端。

两会有关绿色发展的话题也深受国际关注。尽管各国关于两会报道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会涉及每年中国实现减排的目标。不断提及的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议题证明中国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一直在取得进展。

这些可以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数据中得到验证。截至2018年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8万多亿,同比增长16%,比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增速高6.1个百分点,国内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

但是,必须认识到,中国的绿色金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政策支持下的规模迅速发展,不能掩盖绿色金融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3月5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对发展绿色金融颇为热心,但在具体实践层面面临着诸多障碍,如环保信息不透明、沟通机制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环保专业知识,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企业与投资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也正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这也将成为绿色金融下一步的重点方向。

定性到定量的推进 从宏观统筹到量化评价

按照陈雨露的表述,当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第一项核心工作就是要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此前七部委发布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工作指导意见》虽然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从宏观层面构建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础框架,但是对于绿色金融的边界界定还较为笼统。尽管银保监会曾出台绿色信贷标准,央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也各自出台过不同的绿色债券标准,但往往绿色项目标准存在不一致,与国际标准也不接轨,金融机构在执行时往往莫衷一是。

这一长期影响市场发展的问题将很快迎来解决。2018年9月,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成立,形成了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研究6大类不同绿色标准的6个工作小组。今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设置了6个一级目录,30个二级目录,211个三级目录。它的发布,对厘清产业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引导资金聚焦最主要、最关键、最迫切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对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3月10日,央行在答记者问时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绿色金融的统计工作。央行一连串的表态表明,在绿色金融的标准逐步统一的过程中,绿色金融的数据统计与治理已经提上日程。

外源到内生的支持 从自上而下到各方协力

绿色产业的资金供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根据环保产业协会估算,单是国家2018年陆续出台的打赢蓝天保卫战、长江修复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7大环境攻坚战环保投资总需求约4.3万亿元。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有效激发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项目的投放,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尽管央行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纳入了MPA考核和MLF的抵押担保品范围,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对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补贴政策,如广州市花都区对上市挂牌企业按绿色债券发行金额1%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补贴,浙江衢州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在现行激励标准之上增加奖励10万元等等,但这些激励政策还远不能满足绿色金融的内生增长要求。

考虑到绿色项目收益偏低、融资期限长、风险也较小的特性,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业内更多的建议在外源性的补贴政策之外,可以采取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以及绿色债权优先受偿等激励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绿色项目,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

同时,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形式,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也是激发绿色金融内生动力的有效方式。如针对中小企业的环保项目缺少土地等可抵质押资产、增信措施不足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问题,江苏省财政厅与兴业银行创新推出了环保风险补偿资金贷款业务—“环保贷”。这一产品由双方按比例承担损失,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基准上浮20%,不仅激发了金融机构投放绿色项目的动力,还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前自上而下推动的基础上,市场的未来发展更需要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各方的通力合作,借鉴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先进做法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实践经验,不断增强市场的内生动力。正如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

文/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 王益锋 张斌

(此文不代表第一财经观点,系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目的刊登。)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