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发展,张家港就是枢纽,999平方公里就是枢纽,枢纽就是张家港。”
3月29日,在“融入上海·共赢未来”2019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海)说明会上,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许泽成表示,这个枢纽不是张家港自己,这个枢纽是长三角的枢纽,是中国东部地区的枢纽,是中国连接东南亚、连接东北亚、连接太平洋的枢纽。
此前,张家港是由常熟、江阴等地划分出来的一块边角料土地,经过50余年的发展,张家港实现了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精彩蜕变。如今,张家港经济综合实力已连续23年位列全国县级市前三,吸引了50余家世界500强及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蓬勃发展。
根据《江苏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张家港站定位为全省铁路主导型区域性综合客运枢纽和重点开发站,计划2020年6月竣工。
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国强在会上表示,张家港拥有全国县级市中最密集的“公水铁空、江海联运”交通网络,沪通铁路、通苏嘉甬城际和沿江城际三条铁路的建设,使张家港跃升为上海“半小时通勤圈”的重要枢纽。
未来途经张家港的这三条铁路正加快推进建设。其中,沪通铁路,从苏北沿海一路而来,由南通过江到张家港,再途径常熟、太仓,到上海。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其中的关键工程长江大桥计划2019年8月主塔封顶,10月主跨合拢。按照计划,2020年3月开展联调联试,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
通苏嘉甬铁路,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张家港段力争2019年底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是以江苏省为主投资建设的铁路项目,为沪宁第二通道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已于2018年10月8日宣布开工建设。
许泽成认为,张家港发达的轨道交通必将有利于和上海、苏州的同城化。“新时代,张家港把铁路作为第一次战役,铁路的发展汇成了张家港的枢纽化发展,对于张家港的总体产生放大效应。我认为,这个能量的辐射半径至少在500公里到1000公里。”
《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下称《规划》)显示,张家港规划建设两个机场——双山岛商务直升机场和永联固定翼机场,四个过江通道——张靖、张皋、沪通过江通道、苏通第二过江通道,三条高速——沿江高速、锡张高速、疏港高速。
《规划》显示,张家港的产业空间布局将体现为“一核一带、核心引领”。其中,“一核”是指中心城区产业集聚核,集聚各种产业转型优势资源,为全市产业全面转型提供支撑;“一带”是指沿江临港产业带,依托沿江港口资源条件,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物流贸易,其中金港作为市域副中心,发挥保税港区优势,承担沿江临港产业服务中心职能,推动沿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规划》,2030年张家港市域总人口265万,城镇人口250万,其中中心城区城镇人口148万。
塘桥是位于张家港市区东南部的小镇,面积9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万。根据《规划》,未来张家港市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主城”、“一副城”、“一公园”。其中,副城即为塘桥高铁新城,张家港市惟一的高铁站将建设在塘桥镇。
目前,张家港市正组建实体化运作高铁新城工作专班,要全力打造高铁新城,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36.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建设。
在会上,张家港围绕大交通、大健康、大教育等领域,聚焦推动基础设施、政策扩散、区域市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与包括上海电气、宝钢资源、同济大学、美国尤尼威尔集团等落户于上海的高校、国内外优质企业进行现场集中签约,主动对接上海,承接优质溢出资源。
据了解,本次会上共有44个项目签约,这些项目涉及“两新一高”、智能制造、金融投资、产城融合等多个领域,总投资共计243.2亿元。
保持战略敏捷,抢抓发展机遇,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支持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着力减轻家庭“三育”、医疗、养老等负担。
陈吉宁指出,要锲而不舍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巩固减负成果,强化赋能增能,推动基层强担当、强本领,更好为老百姓服务办事。
支持银行基于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开发存款产品,允许非居民外币存款利率参考国际惯例进行市场化定价。
龚正说,欢迎英伟达等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把握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上海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汇聚全球资源要素,加强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