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什么大佬们都推荐指数基金?

第一财经 2019-04-01 09:40:07

责编:任绍敏

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然后对这个投资组合定期进行再平衡,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费率比较低的指数基金。

最近,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又一次来到中国。和去年一样达利欧这次来中国还是为了“卖书”——在去年的畅销书《原则》之后,他今年又推出了新作《债务危机》。

只不过,作为顶级投资人,即便是签名售书也难以避免被问到投资的话题。这一次他就被要求给中国中产提供一下投资建议。

而他的建议也非常实用,他说,千万不要去做主动积极的投资者;千万不要想着你能够跑赢市场,因为你在奥运会胜出的可能性还比跑赢市场更大一些。“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然后对这个投资组合定期进行再平衡,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费率比较低的指数基金。”

有时候对于股民来说,真相就是这样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巴菲特也曾说:“一个投资者虽然不了解具体企业的经济状况,但又想成为美国产业的长期拥有者,应当定期地投资于指数基金。以这种方式,一无所知的投资者就能够超越大多数投资专家。”

芒格说:“投资者不可能始终跑赢大盘。因此,你最好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

实际上巴菲特、芒格和达利欧早就用实际行动证明战胜市场是可能的,但是他们给投资者的建议却都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魅力在哪里?

市场是有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美国经济繁荣,而美股也从1954年开始迎来了十年的长牛。

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是经济学理论快速发展的时期。1965年,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一篇名为《论准确预测价格的随机性》(Proof That Properly Anticipated Prices Fluctuate Randomly)的文章中指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会表现出随机游走行为。同一年,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他的论文《股票市场价格走势》(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同样主张随机游走。

1970年,法玛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借助萨缪尔森1965年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也是在这一年,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也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美国人)法玛认为股票价格收益率序列在统计上不具有“记忆性”,所以投资者无法根据历史的价格来预测其未来的走势。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证券的价格总是完全反映已有信息,如果价格已经充分反映所有有关证券的价格信息,那么市场上证券的价格变化就是完全随机的,投资者不可能持续在市场获得超额利润。

按照有效市场的理论,证券分析和专业投资人的价值被很多学院派所否定。1973年出版的《漫步华尔街》刚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华尔街专业投资人出身的作者波顿·G.麦基尔(Burton G.Malkie)也对专业投资人的价值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股票市场的定价如此有效,以致就连蒙着眼睛的大猩猩向《华尔街日报》乱掷一阵飞镖,选出的投资组合也能和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获得一样的回报。”他在书中如是说。

指数基金诞生

有效市场理论给指数基金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然而,取得了学术上胜利的有效市场理论并没有立刻对市场形成革命性影响,直到约翰·博格(John Bogle)在1974年创立Vanguard集团,而公募指数基金真正诞生还要等到两年之后。

1976年,萨缪尔森在《新闻周刊》(Newsweek)的一篇专栏文章里提出,散户投资者需要一个投资于类似于标普500指数这样的指数的投资渠道。这给了伯格很大的启发,同一年Vanguard集团发行了第一只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公募指数基金——第一指数投资信托。不过,最初这只基金并不受欢迎,首次承销仅募集到1100万美元。

对于指数基金来说,因为并不追求战胜市场,对很多自认为是投资高手的投资者来说,投资指数听上去是缺少吸引力的。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不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只要买几只指数基金就可以做到不比专业投资人差的收益,听上去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对指数基金这样的被动型产品来说,放弃了高收益的可能,把成本降足够低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1977年,约翰·博格与Vanguard集团再次打破行业传统,Vanguard集团停止通过经纪人销售基金,而是将基金直接出售给投资者。在去除了中间商之后,投资者得以用最低成本投资指数基金。

然而,Vanguard最初的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成本足够低,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想要接触到指数基金,中介还是颇为重要的。

1982年的牛市到来之后,Vanguard的指数基金才开始快速发展,其他公司也开始发行指数产品,但是因为佣金的问题,这些基金相比于Vanguard的产品缺少竞争力。1986年开始,Vanguard先后发行了第一只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债券基金,随后的5年里Vanguard发行了更多的指数基金。

20世纪90年代,ETF开始出现并进一步加速指数型产品的发展,不过Vanguard直到2001年才推出第一只ETF基金。

低成本则一直是Vanguard坚持的策略,1975年Vanguard产品平均费率为0.68%,到1990年已经下降到0.35%,到2017年进一步下降到0.11%。

在美国市场,指数和EFT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基金业协会出版的《2018美国基金业年鉴》指出,2007年,指数和ETF分别占美国共同基金的9%和6%,到2017年这个比例增加到18%和17%。

约翰·博格后来被称为“指数基金之父”,萨缪尔森在2005年的一次讲话中表示,博格所创造的指数基金是“和车轮、字母以及印刷术一样伟大的发明。”

不是最佳的最佳选择

虽然有效市场理论虽然一度取得了理论上的胜利,但是是实际上很多投资大佬还是用实际的业绩证明了战胜市场并非不可能。

为了反驳那些鼓吹有效市场而否定价值投资,巴菲特在1984年庆祝格雷厄姆与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发行50周年大会上,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演讲。

他演讲的题目为“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The Super 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在演讲中,他回顾此前50年格雷厄姆的追随者们采用价值投资策略持续战胜市场的事实,他列举了包括自己在内的9个持续战胜市场的案例:华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汤姆·科纳普(Tom Knapp)、比尔·鲁安(Bill Ruane)、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瑞克·吉林(Rick Guerin)、史坦.波尔米塔(Stan Perlmeter)等。他们虽然都使用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理念,但是每个人挑选股票时各有侧重,选择的股票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股市投资中长期战胜市场。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行为金融学、适应性市场假说等理论的发展之后,理论界和投资界实际上已经不再那么迷信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问题在于,市场上的投资者每个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理解的能力和效率其实都是有差别的。对于公开信息有些投资者有更多获取信息的的渠道,一个使用智能手机的投资者和一个不使用互联网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最近就有券商分析师把最近A股的上涨形容是“信息杠杆”——虽然资金不能加杠杆,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在市场上涨后,很多人同时可以获得这个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

对于同样的信息,每个投资者做出判断速度和结果也是不同的,某些信息被一部分投资者解读为利空,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却认为是利好。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误判实际上也是经常发生的。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既然战胜市场是可能的,大佬们为什么还是推荐指数基金呢?

站在整体市场的角度来说,不论市场是否有效能够战胜市场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对大多数人而言,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仍旧是一个并不是太坏的结果。对个人投资者以及资金量太大的机构资金来说,指数基金提供了一个拿到市场平均收益的机会,只要市场整体趋势是向上的,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而试图去战胜市场获得额外收益付出的代价很多时候其实并不值得。

对于像达利欧这样的大佬们来说,最想说的也许是“你们买我的基金就可以了”,但是问题是这些产品的门槛都太高了,一般投资者跟本不满足购买条件。

指数基金未必是投资的最佳投资标的,但却是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指数化投资是大势所趋

在市场的不同阶段,战胜市场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当市场以散户投资者为主,少数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资金量的优势和信息不对称,很轻易地击败散户投资者,而散户之中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利用机构的缺点去战胜他们。但是当一个市场逐渐变得成熟之后,个人投资者的比例会持续下降,最后演变成机构之间的博弈。

实际上,A股现在的情况也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过去市场一直以散户为主,但近些年来,沪港通、QFII、养老金、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明显增加。

随着IPO的持续进行,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2014年底的时候上市公司数量只有2613家,到2018年年底已经接近3600家,4年时间增加近1000家。随着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进,未来上市公司的数量一定会持续增加,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想要从数千家乃至上万家上市公司选股无疑是大海捞针。

费率极低的指数和ETF基金将会是未来个人投资者最佳的选择。从产品来看,中国的指数和ETF产品近年也发展迅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股票型基金903只股票型基金中有517只被动指数型和81只增强指数型,两者的规模占比超过股票型基金的75%,不过在偏股型基金中两者合计规模只是略超过25%。

对于那些喊着牛市踏空的人来说,也许需要的不是抄底,而是接受被动投资的理念,通过ETF和指数基金这样更为简单的投资工具来进行投资。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陆家嘴杂志微信公众号,本文作者:商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