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深度报道: 减税的逻辑

第一财经 2019-04-01 15:28:31

责编:顾蓓蓓

29日下午最后一场分论坛,是《减税的逻辑》。这与本届年会首场分论坛《世界经济展望》,似形成某种呼应。尽管减税不是应对世界经济下滑的唯一良药,但却是各国普遍考虑、优先采用的政策工具。世界如此,亚洲如此,中国亦如此。

减税是改革再出发

孙冶芳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中国政府的这次减税?大家很可能认为,减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减轻企业的负担,现在的企业陷入了困难。另一个考虑,就是现在的中美经贸摩擦,美国人在减税,是不是中国也要进行减税?一般都是这样解读。

但是,从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和两会讲话看,我们似应从更高的意义上去理解减税。李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讲,这次的减税是公平普惠、直接有效的一个改革措施,它不是一般的政策调整,而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是改革再出发的体现。回顾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在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减税让利。所以,减税让利从来不是一个政策调整,它是一次改革。其实质性的含义,就是从减税入手,调整政府和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以及权利的调整和分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减税是财政在发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指出,按照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所有的减税都是逆周期的。当经济处在下行的时候,企业面临各种困难,包括税收。这时候,财政政策要减税。经济处在上行的时候,财政政策要加税。财政政策的核心和应有之义,是以逆周期的方式,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此次减税,财政政策发挥了它应有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整个中国的宏观经济,恢复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架构,令人欣喜。从各国实践看,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效力,是大于货币政策的。

从长远看,要辩证地看待税基、税率、税收收入的关系。减税是“放水养鱼”。企业的利润增大了,企业的活力增加了,经济就有了活力,税基就会扩大。减税,在短期内会减少税收。从长期看,却使我们的税收收入有了更加稳定的微观基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说,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依各国税情不同而不同。美国以直接税为主,其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因而具有自动调节作用。比如,经济上行的时候,个人收入水涨船高,在累进税率下,税负相应自动增加,就可以给经济降温。反之,经济下行的时候,个人收入普遍下降,税负相应自动下降,又给经济升温。

这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中国学不来,因为中国实行的是间接税。美国减税,是在自动稳定器的基础上降直接税。中国减税,效果最明显的还是间接税,因为增值税占中国总税收的40%。

这次减税,直接的感受是企业税负低了。不仅如此。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间接税、价外税。流转税的税负,企业是可以通过各种办法,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中国主体的增值税,最后还是落在消费者身上。从收入分配上看,中国总体来说还是一个“金字塔型”,而不是橄榄型;上有巨富,中间有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但占主体的是低收入阶层。所以,从根本上,本次减税,在让企业感觉轻装上阵的同时,最后也会惠及广大的中低消费者,使更多的低收入阶层享受改革的红利。

降负同等重要

贾康认为,中国企业的负担不止于税,必须是“减税降负”双管齐下。比如,过高的“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名目繁多、以红头文件形式的行政性收费,还有官员不作为带来的隐性成本。

还有融资成本。对小企业来说,减税可能只是每个月少交几百块钱的事,但如果得不到融资,就是企业能不能过得去的问题。还有物流的成本,这么多年没有真正的降下来,似乎不超载,整个供应链就无法运转。

贾康建议,政府应将重点放在降低制度性成本上,要通过配套改革真正往下降,不光减税,还要降负。

意大利CANDY集团董事长FUMAGALLI赞同贾康的观点。他说,减税不能代替市场,不是包治市场失灵的灵丹妙药。经济最重要的是市场的竞争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使经济实现软着陆,这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

减税降负重在执行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强调,政策制定以后,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落实。税务机关在落实减税降费的政策方面,要不断采取措施,使中央定下来的减税降费落实到位,使税收体现法治社会的要求。要不断地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地改变服务方法,不断地严密监管体系,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便利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基础、以法治化为保障的服务和征收管理的体系。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