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股债纳入全球指数倒逼金融开放

2019-04-01 22:11:30

作者:社论    责编:许云峰

不论是主动需要还是被动倒逼,金融领域开放都应该积极开放。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主动或被动融入全球金融市场,这也倒逼金融领域要持续扩大开放。

继A股之后,中国债券市场也迎来了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刻。彭博公司4月1日宣布,将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完成纳入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经初步估算,纳入该指数后预计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1000多亿美元的指数追踪资金。

早在一个月前,国际知名指数公司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至20%,成份股中有253只大盘A股和168只中盘A股(含27只创业板股票),在此指数中预计权重约3.3%,机构预计将给A股带来上千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与A股市场存在投资者结构性问题、散户化与短期化造成炒作氛围浓厚、容易大起大落等不成熟的特征类似,中国债市目前面临流动性不足、评级体系未能与全球接轨、缺乏对冲工具、信用风险等问题,成为境外投资者入场的顾虑。

事实上,目前国内整个金融市场成熟度都不够,但在内外因素影响之下,开放又是必然趋势。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时称,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鼓励在信托、消费金融等银行金融领域引入外资。

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不过比起制造业,金融领域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原因是担心过度金融开放会给金融体制带来风险,甚至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如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一直存在对外资持股的各种比例限制。

如今,中国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内金融机构却一直处于不完全市场化竞争的环境。一直以来的保护机制虽然曾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因为长期相对封闭,自身风险不断积累,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系统空转以及刚性兑付等问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了隐患。

这种现状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去年以来,A股市场化改革就一直在推进。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近期紧锣密鼓筹备的科创板,监管层有意试点注册制,并希望将科创板改革经验推广到整个A股市场。

对债市而言亦如此,在这次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指数后,债市融入国家市场不会停步,也倒逼监管层陆续出台改革举措,包括继续引进更多国际评级机构跨境展业或在本土落地,促进中国债市评级质量和国际认可度提升;推动境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境内基础设施与其他国家、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合作等。

不只股市、债市,整个金融市场都应该扩大开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并表示这些措施今年将大力度落实。具体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大幅扩大,对外资证券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范围不再单独设限,征信、信用评级服务、银行卡清算和非银行支付的准入限制大幅放宽。

换言之,不论是主动需要还是被动倒逼,金融领域开放都应该积极开放。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