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规模。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确保今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水平。
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要求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问题,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相容性,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更好地发展中小银行、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有助于填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等状况,从根本上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具体到存款准备金,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会逐步转向三档——大型银行为一档,中型银行为二档,小型银行特别是县域的农信社、农商行为最低的第三档。”董希淼称。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认为,“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继续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采取创新的、定向的、结构性、长期地释放存量资金的措施,是提高金融有效供给、改善金融供给侧效率的有效措施。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称,推动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支持单独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3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下同)全年要实现“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增”目标。其中,要求五家大型银行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力争总体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以上。
国务院常务会议称,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年度支持小微企业2000亿元担保贷款、户数10万户以上。各地要尽早实现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500万元以上不超过1.5%的目标。
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称,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有关部门要对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和违规收费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目前涉企收费问题之一,是收费政策数量多,不少企业往往不清楚具体收费项目及标准。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是此次《意见》一大亮点。
明确反外国制裁法第六条第三项中禁止或者限制进行的“有关交易、合作等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科技、法律服务、环保、经贸、文化、旅游、卫生、体育领域的活动。
明确对未给予我国公民、组织国民待遇,或者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李强指出,针对今年形势和任务的特点,要更加注重加大政策力度和激发市场力量良性互动、协同发力。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