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科院:养老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未富先老”如何破局?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 2019-04-19 18:55:40

责编:马勤忠

如何看待“养老金预警”?丨首席评论

导读:社科院发布报告称,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但这是否意味着80后退休就领不到养老金了?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为您深度解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4月10日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报告指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说,就是2019年由接近两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此外,《报告》还预测,在“大口径”也就是包括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与“边富边老”和“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面对养老金赤字的压力,我国社保体系应如何发展才能打破“未富先老”的局面,为老百姓老有所养提供保障?

到2035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耗尽,是个什么概念?到时候养老金还有吗?

张盈华:这个耗尽指的是我们现在积累的钱,每一年收入要大于支出就会积累下来,到2027年,这些钱总共加起来会达到一个累计结余的顶峰,大约有7万亿。此后,由于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开始不断的从积累的钱里面拿出钱去支付,以填补当期收不抵支的缺口。但是2035年这个时间点曝露出来,并不意味着像很多网友说的80后就领不到养老金了,这个理解是有偏差的。基金累计结余耗尽是因为我们过去20年制度享受到的参保的人口红利积累下来的钱耗尽了,实际上我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每一年都会有基金的收入来支付当期的退休金。此外,财政补贴以及届时启用储备基金,多措并举,以确保养老金的发放。

鲁全:精算报告可能要设定很多的参数,比如说非常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抚养比。经济社会结构越稳定的国家,精算报告与实际运行的吻合性越强,对于参数的设定更加准确。而中国是人口、经济、社会在迅速变化的国家,所以对于精算的一些参数设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趋势是不会变的,人口与社保学界都认为到2035年之后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所以现在提前十多年把这样的议题抛出来,对于更好地完善这个制度其实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中央也开始对整个养老金制度做一个整体的设计,包括之前的降低企业缴费率、征收体制的调整、以及推进全国统筹,这些措施都在推进养老金制度越来越可持续发展。

养老金如何可持续?

张盈华: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需要外部输血加内部造血

张盈华:外部输血,比如说划转国资增加基金积累。通过长期的投资,利滚利,钱生钱,可以变成一个长期的资产储备,所以我们划转国资,为这个制度输血越早,规模越大,投资的周期越长,效果就会越好。自身造血,就是来自于制度自身改造,过去20年,有大量新的人口加入到这个制度里面。所以我们这个制度要想自身造血,还要从自身去改进。

鲁全:基本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基础

鲁全: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共识就是建所谓的多层次。意思是说我们只有把基本养老保险建好了,才会有企业年金,才会有职业年金,才会有商业保险。当然,还有基本养老保险参数改革问题,现在缴费15年可以领取养老金。还有很多参数有调整的空间,比如说把缴费年限进一步延长。当然,整个经济环境也会对养老保险制度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现在大家的生产率都提高了,原来可能要拿出自己20%的收入才能养一位老人,现在可能拿出10%或者15%的收入就可以养一位老人。所以我们要在整个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下去看养老金的可持续问题。

国资划转社保节奏能更快吗?

张媛:全国社保基金前理事长楼继伟两会期间就表示说,“五六百家企业当中完成划转的只有5家,还有10家央企还在走程序,总体看来速度太慢了”。所以这是一个现实。

鲁全:关于国有资产划转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因为养老金的缺口可能是10年、20年的时间形成的,我们不能指望用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就把它解除掉。所以一个长期形成的问题,我们自然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慢慢把它解决掉。国有资本的划转既然已经起步了,未来我们还是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它一定会不断加速,而且会成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

张媛:我们看到在国有资本划拨的过程当中,划拨的其实是资本,可是养老金发放的时候需要的是真金白银,财务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盈华:首先这个制度上肯定百分之百保发放的,现在就是看怎么样让在职的一代有合理的负担,退休的人有合理的待遇水平,代际之间是融合的,是和谐的关系。

张盈华:延迟退休并不意味着不能退休,而是推迟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时间点

张盈华:我们要从自身改造这个制度,比如说要改变现在制度的赡养负担,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制度的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呢?根本原因是现在预期寿命要远远长于当时规定退休年龄时的预期寿命,但是我们的退休年龄一直没有变化,这就造成了退休后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加入到退休者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应在职人数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这就造成了制度负担越来越重。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来将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时间点向后推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延迟退休。实际上延迟退休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退休,而是你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时间点可能要推迟。就说女工人,现在是50岁退休,像我们报告里面设计了30年的过渡期,从2022年开始,每一年延退四个月,三年延退一岁,经过30年的过渡,到那个时候可能是到60岁退休,这个退休时间是很漫长的过程,一点一点向下延迟的。

该《精算报告》增加了延迟退休情景,即从2022年开始,女性工人退休年龄先每三年提高一岁,由目前的50岁提高到55岁后,然后男性和女性职工开始按照每三年一岁同步提高退休年龄,最终过渡到男性65岁和女性60岁的退休年龄。

张盈华:如果想要提前退,按照国外的做法,会给你的养老金一定的折扣,因为你提前退了,提前领取了,别人要更多地缴费,这个时候你应该少领一些,这也是为了代际的平衡。如果你想延迟得更远的话还有奖励性的退休金。推迟的时间要和预期寿命延长的速度和步伐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保证制度赡养负担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之间是一种平衡关系。

如何发展多层次养老体系?

张盈华:在很多欧洲国家,比如说法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雇主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补充保险给雇员,否则他是雇不来人的。我们实际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

鲁全:比如说以德国为例,它是全世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诞生国,它仍然在坚持第一支柱或者说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欧洲进入老龄化更早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们开始引入德国李斯特的年金计划。在李斯特的年金计划中间仍然有政府的影子。比如,如果我们看到往往是正规单位或者效益还不错的单位才能给建立企业年金。但李斯特年金计划会说,穷人怎么办?所以政府也支持你加入类似职业年金的计划,并且由政府充当雇主的角色。

张盈华:其实现在很多资产是可以转换成养老资产的。中国人的房屋自有率是非常高的,住房能不能在将来变成一种养老资产。通过一些具有长期性的投资产品,包括第三支柱,例如基金以及银行养老金融产品等等。这些金融产品、创新产品的出现,把个人的储蓄变成养老资产,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鲁全:老有所养要有养老服务支持。此外,多层次一定是一个基本的共识。第二,就是要调节我们制度中间的参数或者结构。从收入端、支出端、可调的参数方面,都去做一些制度的完善。总体上来说,我对我们的养老金制度还是充满信心的。

 编 导 :赵楚琪

 主 编 :芮晓煜

制片人:尹淑荣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