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斥巨资研发,阿里、拼多多、苏宁都要做点啥

第一财经 2019-05-07 18:38:21

作者:王海    责编:宁佳彦

从阿里巴巴、拼多多、苏宁易购三家电商巨头出发,通过研发费用这一项目来解读各家对于自身发展的诉求。

自电商在中国起步已有20年,如今,中国形成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格局,总市值接近3.8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昨天(6日)A股总市值的缩水量。

庞大的体量能否持续增长令人关注,而决定一家企业发展的因素往往是研发投入的金额以及方向。2018年,阿里巴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354.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27%;拼多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11.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51%;苏宁易购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8.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8%。

为何苏宁易购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明显低于阿里、拼多多?这主要是因为阿里巴巴与拼多多属于平台模式,苏宁易购则属于自营为主的B2C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其营收构成不包括商家销售收入,主要是平台帮助商家实现销售后由商家支付给阿里巴巴的各类广告、服务费用。对于苏宁易购来说,它们的营收构成是包括自营商品销售额在内的,以2018年为例,公司自营商品的销售规模为1497.92亿元,占平台交易规模的比例高达71.89%。

对于电商行业而言,从颠覆到融合,线上线下之争已经不再是讨论的重点,尤其是2016年底,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合作点,更好的成就自己也成就对方才是关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零售业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第一财经记者从阿里巴巴、拼多多、苏宁易购三家电商巨头出发,通过研发费用这一项目来解读各家对于自身发展的诉求。

 

阿里:构建商业操作系统

2018年天猫双11定格在2135亿元成交额,物流订单达到10.42亿,全天实时计算处理峰值达到了每秒17.18亿条。体量、运算量如此之大的背后,是阿里面向未来的技术投入。

近年来,阿里在研发大量持续加大投入。2015年~2018年,阿里巴巴在研发费用的投入分别为132.57亿元、161.15亿元、205.86亿元、354.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05%、11.20%、9.07%、10.27%。

为了能够整合科研实力,阿里巴巴于2017年10月宣布成立达摩院,在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阿里巴巴达摩院由三大主体组成,一是在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三是全球开放研究项目-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AIR计划)。

成立不到一年,达摩院已经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近20项世界第一。2018年5月,阿里巴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9月,阿里宣布将此前收购的芯片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一起,整合成一家芯片公司即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推进云端一体化的芯片布局。

今年3月,在2019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在未来十年,阿里巴巴100%的业务都将跑在阿里云的公共云上,所有的技术也将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达摩院的能力将与云全面结合。

“对于阿里,生态意味着高度。”阿里CEO张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任何一条战线,任何一个纵队,任何一个兵团,在市场上都能找到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关键是,我们是一家人,所有人加起来能创造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如何建立一个体系的优势。”

为了建立体系优势,阿里在新零售战略基础上推出商业操作系统,即以天猫为新零售基座,以阿里云、菜鸟、支付宝、阿里妈妈、高德地图、钉钉、蜂鸟配送等多个业务单元为基础设施,赋能企业数字化升级。

“商业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力的输出,而不是一个工具的输出。面向所有企业,我们提供的是数字化整体能力。”张勇解释道,操作系统的核心不是单块的,最终加起来是一种能力的输出,这个能力让软硬件结合得更好,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商业操作系统”。

 

拼多多:高度关注5G和物联网

起步于三四线城市的拼多多对于研发的投入可谓疯狂。

2016年~2018年,拼多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分别为2942万元、1.29亿元、11.16亿元,占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3%、7.41%、8.51%。

公司2018年在研发方面投入迅猛,20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投入研发费用增加至5.252亿元,较2017年同期同比增长901%。拼多多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技术投入主要为人才、算法、系统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仅占极小比例。

截至2018年底,公司技术团队共有1800人,其中超过250人专注于算法设计和开发。拼多多方面称,2019年,公司将扩招2000名技术工程师,预计今年年底,公司技术团队工程师数量将超过4000人,其中超过1000人专注于算法设计和开发。

今年3月,拼多多宣布成立技术顾问委员会,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现YC中国创始人、拼多多独立董事、百度董事会副主席陆奇将领导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

对此,黄峥表示:“基于分布式AI技术,拼多多为电商行业开创了差异化、个性化的路径。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该网络以及日均活跃度的提升,拼多多正持续优化AI引擎,以满足用户不断演化的深层次、多样性的需求。”在需求端,拼多多基于分布式AI,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了解其显性需求以及潜在需求,这些数据的汇集,是拼多多推动农业、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基础。

基于需求端的技术突破,在供给端,拼多多创造了“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和“新品牌实验室”。

通过“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平台精准掌握各大农产区包括地理位置、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经由系统运算后,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由此实现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匹配,在农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归集效应。2018年,拼多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销售额达653亿。

去年12月,拼多多(Nasdaq:PDD)推出“新品牌实验室”,扶持1000家“拼工厂”品牌升级,其突破点在于生产可视化平台,即通过直播技术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令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可视化。

记者了解到,拼多多技术团队高度关注5G和物联网的发展。随着5G大规模投入使用,行业供应链环节的信息获取和交互速度将达到新的层次。无论是农产地的一棵果树,还是工厂的一批原材料,都将随时随地、尽在掌握。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中国终端智能芯片的数量将很快突破百亿,这些芯片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将为包括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在内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苏宁:做强智慧零售CPU

在线上流量见顶之际,苏宁实践的双线模式优势凸显。

为了能够抢占先机,2017年底,苏宁启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提出三年内布局互联网门店达到2万家左右、实现2000多万平方米商业实体的落地。截至2019年3月底,苏宁易购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面12329家,一季度新开1501家。

在线下布局的同时,苏宁也不忘在科技方面的投入。

2015年~2018年,苏宁易购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分别为10.07亿元、12.58亿元、28.9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74%、0.85%、0.97%、1.18%。

对于研发费用的投向,苏宁方面称公司持续加速零售基础能力建设,在IT建设上予以持续投入,聚焦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满足、全流程用户体验优化、供应链运作效率提升、全场景运营能力落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效率的提升。

基于精准营销,公司研发“千里传音”、“金矿”、“A+联盟平台”等大数据会员营销系统;围绕O2O场景建设,公司研发“苏宁V购”、“微服务”、“连锁店报名系统”、“通用竞赛营销系统”、“第一现场&门店短视频”、“门店直播”、“身边苏宁”等互联网工具;推出“线下预售”、“盈客”、“云POS”等线下营销产品,以及为线下全业态提供业务支持与经营指导的手持工作平台“店+”等工具。

随着公司科技含量的提升,苏宁于2019年年初正式成立苏宁科技集团,其定位是重点聚焦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满足、全流程用户体验优化、供应链运作效率提升、全场景运营能力落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效率提升等工作,通过不断做强苏宁智慧零售CPU,真正的打造出能够支撑智慧零售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