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ST板块再度大跌,截至发稿,*ST雏鹰、 *ST索菱、 *ST神城、*ST鹏起、*ST赫美等近30股跌停。
近日以来,ST板块持续大跌,5月7日,ST股上演跌停潮,ST指数大跌2.46%。*ST莲花、*ST雏鹰、*ST华业等46只个股跌停。5月8日,ST板块超过30只股票跌停。
Wind资讯统计显示,4月1日至5月8日,ST概念指数累计下跌192.29点,跌幅达11.03%,录得10根阴线和14根阳线。相比而言,去年同期仅回调3.54%,一季度曾经的大牛股*ST飞马、*ST瑞德、*ST赫美等均出现明显下跌,其中*ST仁智、*ST飞马近10个交易日跌幅超过20%。
ST板块“失宠”背后有多重原因,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随着2018年年报收官,上市公司的业绩进入集中兑现期。不少公司赶在年报披露前,大幅下修业绩,由此暴露出新的业绩“地雷”,带来股价下跌。尤其是少数ST概念股,出现公司停产、不能按时交货、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等问题,业绩“变脸”甚至业绩暴雷的可能性更大。
杨德龙提醒,目前A股已经转向基本面决定的行情,短期炒概念、炒绩差股的行为没有前途。监管部门对重组、借壳上市审批把关很严,ST板块想要重走过去“卖壳”的老路已经很难。
好买基金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港股完成247家企业上市,总募集规模超过3000亿港元。据不完全统计,有53家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占比超过了20%。纵观过去1年多港股市场的新股上市后表现,未必是上市后一劳永逸,以上市后10天为界限,不少新股在上市后10天内的股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发,涨幅超过50%的个股数量并不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的发行制度很可能影响整个市场定价,其中包括ST概念板块。
渤海证券分析师周喜认为,随着退市制度完善和科创板即将推出,金融供给侧改革有望增加更多有效金融供给,ST板块的炒作受到抑制不可避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目前A股市场上的不少投资者存在投机和侥幸心理,喜欢和政策对赌,认为垃圾股难以退市,因此积极的参与垃圾股的炒作。但事实上,如今A股的退市制度已经较为完善,这种短期的投机行为很难成功。
二级市场资金闻风而动,ST板块个股批量大涨,本周有超过27只股涨逾10%,资金就重组政策优化热炒相关概念股
半导体板块低迷,影视、AI应用、脑机接口、机器人、零售板块跌幅居前;ST板块持续活跃,纺织制造、美容护理、银行、电力板块涨幅居前,多只银行股股价创新高。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下跌。
4月7日早间,全球股市震荡中,血液制品板块整体走强,派林生物、卫光生物涨停。
中青宝此次被罚或导致信任危机,影响其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
因业绩难以达到组合财务指标要求,多家公司称可能在2024年年报公布后遭遇退市风险警示。